ops8小说 > 科幻 > 医天 > 十五章 乘雨追风

医天 十五章 乘雨追风(1/4)

气象飞盘平稳地收落在吉大港郊外的海滩上,39﹒8摄氏度的气温并没有影响好奇的人们前来观看稀奇。随着飞盘翼、羽、翅的收笼,围观的“人圈”越来越小,最后在离竖着的“大羽毛球”25米的距离上,当地警察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非常费劲地阻挡着“人圈”再缩小。

次日凌晨,在35﹒5摄氏度的高温下,精英们重返工作舱,拆卸、运回所有的仪器,场地上只留下一个“空”飞盘陪伴着十多名站岗的警察。

正当精英们兴致勃勃地准备操作仪器,总结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奥秘和负光仪中的成果时,综合仪给出的气象情报打乱了他们的安排——仪器显示:印度洋东部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热带气旋,正朝孟加拉湾海域袭来,按照目前的风速计算,36小时可到尼科巴群岛,48小时可到安达曼群岛,3天后在恒河口登陆。

这可是个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医天小组的精英们会怎样处置呢?

“大家注意。”黄炎厚说,“从现在开始,除了继续观察综合仪的天气形势预测和气象情报外,其它项目一律停止操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研究、确定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在讨论会上,琳达主张飞盘在风暴到来之前伸展起飞,然后在空中慢行,等待风暴的到来,因为这样比较稳妥,仪器也能循序渐进的发挥功能。

苏菲则认为在气旋的前锋到达时伸展起飞,这样不但可以让飞盘借助气流的旋转力提速,而且还便于观察风锋中电磁波的变化情况,对于负光仪和捕束器来说也是一种特定时机的考验。

吉姆说飞盘应该等风锋过后、降水到来时伸展起飞最合适。因为这个时候气流的旋转力度略有减弱,风速也比风锋初到时稍缓;更主要的是雨中的气温变化复杂,有利于观测大气变化中的神秘数据。不过,他又担心气象飞盘能不能适应。

莉莎信心实足,说飞盘在狂风暴雨中起飞完全可以。

“我决定:采纳吉姆博士的意见,让气象飞盘乘雨追风。”黄炎厚扭过脸来又说,“大夫,在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食品和饮料问题,千万不能因此耽误起程啊!”

“还有两天多的时间,问题不大。”保健医生思索着说,“是不是请吉姆博士和我一起去催办,这样,把握会更大一些。”

“好吧!你俩专管这项工作。”黄炎厚说,“其他人和我一起准备仪器、材料和干电池,明天早晨去场地,到飞盘工作舱内安装。”

8月31日下午,东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果然在孟加拉湾恒河口一带登陆。风暴来势凶猛,海中的巨浪高达5米以上,海滩上飞沙走石,有些树木被大风连根拔起,简易房屋被摧毁,许多建筑物都程度不同的受到破坏,汽车无法行驶,有的甚至被刮翻或吹下公路……

此时的气象飞盘像一个扎了根的“不倒翁”,虽然工作舱中的六位精英都努力做稳定动作,但它仍然摇晃不停。

风锋过去半个小时左右,瓢泼似的大雨倾泄下来,马路上、海滩上被雨点击起的尘埃和水雾足有两米高。

就在这时,黄炎厚下达指令,全员按照莉莎的口令操作,依然摇晃着的气象飞盘一阵颤抖,还没等外翼全部伸展开来,它就像被扭断梗径的大荷叶,随风旋转着冲向天空。

此时雨点虽然很大,但在飞盘的羽、翼面上却看不到丝毫击落现象,只有在外舱的外壁上,才能听到微弱的响声和溅起的水星。

精英们鸦雀无声地操作着,飞盘虽然在刚升空时发生过几次翻滚现象,但并没有触碰到任何障碍物。

飞盘上升到两千米的时候抵达积雨云底部,这时候它虽然旋转得极不稳定,但在人工控制下,很少出现翻滚。

“大博士。”莉莎说,“飞盘要不要穿越云层升入高空?”

“不要穿过云层。”吉姆抢着替黄炎厚回答,“超过云层直入高空还有什么意思,要‘乘雨’就只能在云底以下,否则就‘乘’不到雨了。”

“对!就按吉姆博士的意图办。”黄炎厚说,“把飞盘离地面的高度适当降低一些,拉大离云底的距离,我们要名副其实地在雨中前进。”

正像当初他们分析的情况一样,这股规模可观的热带气旋登陆以后,毫不吝惜地释放着罪恶的能量,像所有风暴一样,无情地蹂躏着这片热带雨林,摧残着雨林地区的所有生物。

14个小时之后,来势凶猛的热带气旋的前锋到达青藏高原南侧,但并没有要爬越喜马拉雅山的意思;当然,也有一些小股气流顺着山涧向上“爬”了一段后,无奈地返回,然后又归随气旋主流,顺着恒河平原向西绕行。

“乘雨追风”的气象飞盘稍稍稳定,黄炎厚立刻下达轮班休息的指令。

“大博士,负光屏上热闹非凡。”苏菲说,“现在我可不能休息啊!”

“真是太妙了。”琳达接着说,“狂风暴雨中,隐物粒子拥挤不堪,种类还相当多,真是想象不到的奇观。”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