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狗官 > 第三十九章 韬光养晦留羽翼

狗官 第三十九章 韬光养晦留羽翼(1/3)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三十九章  韬光养晦留羽翼

        见信使走后,和珅心里暗松了口气,有曾国藩鼎立相助,他现在就能名正言顺的呆在英山,以静观北方局势之变。

        对眼前英国人提出的和谈,和珅丝毫没有抱任何希望,他在上海和英国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哪里会不明白这些英国人究竟想的是什么?

        武力加上恐吓,是这些洋人善用的花招,打赢了就漫天要价,打输了再从谈判桌上捞回本钱,从鸦片战争起,他们那次不是这么做的?这个办法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但正是这可笑的做法每每却都能得逞,朝廷里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个个全是软骨头,对内强硬,对外软弱无能,国家一天天衰弱下去,其责难辞。

        最让和珅担忧的不仅是谈判,更是左宗棠在天津的新军。    作为新军的创始人,和珅看待用全副心血打造出来的新军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    倒不是怕新军在英军前吃多少大亏,以新军的战斗力加上左宗棠的统兵能力,就算有小损也不会有大碍。    但这次和谈,和珅能断言英军定会在谈判桌上提出让新军撤离天津的要求,而朝廷对这无理要求恐怕也会答应下来。    不为别的,只为朝中对和谈的迫切,加上皇帝对汉军的极度不放心所至。

        新军虽是和珅创办,可统帅却是左宗棠,左宗棠作为一员汉臣,又是两江总督,虽有救援天津大功劳,但领着重兵驻扎在直隶。    不能不让皇帝心惊。

        况且,左宗棠与和珅的关系朝中皆知,以肃顺为首地这些人定会找出种种理由把新军调走,就算皇帝接受他与僧格林沁的建议,让左宗棠署理直隶总督一职,军机处也会让新军调整防务,以和谈需要来讨好英国人。

        在到英山路上。    和珅接到和谈讯息时就写信让人传往天津。    但路途遥远,和珅不知道这信是否能来得及送到左宗棠手上。    如果朝中真答应了英军的请求。    调动新军防务的话,再有突变就难以形成主动防御的步骤。    左宗棠虽然大才,却也是君臣之礼甚严之人,有皇帝的圣旨他断然不会违抗命令,和珅的信里就是想表明这点,尽量让左宗棠拖延些时间,同时做好以防不测地准备。

        同样的。    在李鸿章处,和珅与李鸿章所提地那些条件也是考虑到这些,只不过当时他还没有得到和谈的消息,只不过隐隐约约察觉到可能有变。    现在看来,他当时走的这步并没有做错,谨慎小心反而安排对了,一旦北方局势发生变化,凭着李鸿章答应的两营淮军和左宗棠的新军。    或许还能有挽回之地。

        至于湘军,和珅现在可不敢用。    特别是亲眼见识了湘军低劣的军纪与装备后,和珅对曾国藩的湘军非常失望。    要是湘军那些将领到了北方和当初曾国荃在广州一样再搞些事出来,和珅就是再有多大能耐也救不了他们了。

        而且,对湘军如今地样子,和珅更为曾国藩感到心忧。    曾国藩成在湘军。    败也在湘军,再这么下去,就会为湘军拖累,毁去一世英名。

        “涤生兄,有一事在弟心中,一直不吐不快,斗胆妄言,还请涤生兄听了不要生气。    ”

        和珅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醒曾国藩一下,免得老友将来出事。

        曾国藩淡淡一笑。    做了个请说的姿势。    心里并没有想到和珅会与他说湘军的情况。

        “湘军名震天下,我自入英山以来三湘子弟之彪悍一一瞧在眼里。    觉得涤生兄能从无到有拉出这么一支队伍,并在朝廷无力抵抗长毛之时做擎天之举,与长毛相战数年,小弟深为敬佩……。    ”

        “那里……我只不过是尽人臣本份,为国出力而已。    ”曾国藩得意地抚须微笑,客气答道。

        和珅先捧了他几句,接着话峰一转,摇头道:“……但涤生兄可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

        曾国藩乃是大儒,哪里会听不明白和珅这句话的道理,当下眯眼向和珅望来,眼中寒光闪动,神色中有些不悦,更有些微微恼怒。

        和珅丝毫没有在意曾国藩的表情,诚恳地说道:“涤生兄,唐太宗有句名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虽说唐太宗这句话指的是治国之道,但何尝也不能化作旁用?湘军如今有三十万之众,势力纵横南北几省,有陆、水军各营,可谓天下第一军。    可是,涤生兄身为汉臣,以汉臣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