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三国之第一神射 > 第六十八掌 已是囊中之物

三国之第一神射 第六十八掌 已是囊中之物(1/2)

        界桥以东——公孙瓒大营

        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公孙瓒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爽!自和袁绍交战以来,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获胜,但公孙瓒却从未试过如今日一般,把袁绍打得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就在方才,在得知自家粮草被毁后,袁绍当即便拔营启程,全军以一种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速度,向着魏郡的方向退去,如此一来,自然是让公孙瓒率兵大大地过了一把‘追杀瘾’。

        而今夜的作战能如此顺利,最大的功臣无疑便是沮授和曹性二人。沮授的功劳自不必多说:若不是由他提议以正面袭击吸引袁军注意力,随即让张飞带一小堆人马绕路前去烧其粮草,恐怕今夜之战还不能让袁绍退兵。而沮授也是料定袁军中并没有高人存在,因此才大胆提出此计;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

        至于曹性的功劳,则全在于步弓营的表现之上:今夜作战,要不是他部下那班射程奇远的步弓营出手,恐怕袁绍也不会如此之快便阵脚大乱。对于未知而又有威胁的事务,人物总是会下意识地抱有畏惧的心理;这句话,无论是放在古代和现代,都具有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不明白公孙瓒和刘备为什么能让弓手的射程变得如此之远,袁绍才会在粮草被毁后,连稍作停留都不愿意,直接带着剩余的两万余败军往魏郡方向退去。

        “玄德,如今我等已大获全胜,是否应稍稍休整数日,随后再继续进军?”营帐之内,公孙瓒,刘备,沮授,曹性四人,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进程。至于关羽等将,自然是各自清点伤亡人数,同时处理好战后的相关事宜。

        本来曹性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智慧表现得‘太高’;但此时乃是刘备起步之初,若是稍有差池,可能立刻便会万劫不复。因此曹性也只好‘委屈’一下自己,随即便跟在刘备身后前来议事。从今夜开始,历史可以说是将会被自己‘改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未来之事,曹性也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

        见公孙瓒问道,刘备自然是把目光投向了沮授,对于战略之事,他本来就不擅长,因此倒很是干脆地将任务交到了沮授的手中。而见刘备看了过来,心中早已有了些许计较的沮授,立时便开口道:

        “依在下之见,我等应立即出兵!”

        ‘我的天呐,大哥你到底是沮授还是郭嘉,怎么说出口的东西都这么激动。’心里虽然暗自偷笑,但曹性表面上还是十分镇定,和刘备等人一同期待沮授的下文。果然,见大家都在等着,沮授随即便开口说明道:

        “从今夜之战可看出,袁军之中并无高明谋士,因此此时袁绍败退,想必也不及去布置沿途郡县的守备。既是如此,我等应即刻出兵,公孙将军可即刻拿下安平国郡,至于我主,则拿下清河郡;如此,便可既有立足之地,亦可互成犄角之势,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沮授这话确实不错,如果公孙瓒能拿下安平国,那么就可以直接以渤海郡作为补给点;至于刘备则更为简单,清河郡和平原郡的距离本来就不远,来往一日可到。如此说来,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原本以为沮授忽然‘转性子’的曹性,此时也终于明白:沮授的建议并非‘奇谋’,而是在清晰了解对手实力的基础上,从而得出的正面进攻战略。而有了清河郡和安平国的幽州平原联军,实则已经立足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如果不是沮授说的明白,就连曹性也是无法理解通透,三国顶级谋士的战术谋略,实在是非同小可。

        对于沮授此人,曹性的‘了解’其实不少:在历史上,沮授和田丰可谓是袁绍麾下诸多谋士中的佼佼者。而严格来说,沮授甚至要比田丰更高一筹,毕竟袁绍统一河北的全盘战略,便是由沮授一人提出。而到后来官渡之战,沮授和田丰更是屡屡提出良策,若非袁绍不会用人,只怕官渡一战,历史便会从此改写。

        “玄德,不想汝麾下竟有如此人才,此一点,为兄却是有所不及了。”公孙瓒的为人其实就是爱憎分明:对于他厌恶的人,无论是否在他之上,他都会一律讨厌;反之,若是他欣赏交好之人,纵使麾下人才比他还多,他也不会生出歹意。

        见昔日同门师兄如此夸奖沮授,刘备倒没有丝毫的介意,反而微微笑道:“能有公与相助,实属备之万幸。”

        刘备此话一出,沮授心中顿时满是感激,当下便连声向刘备道谢。至于坐在一旁看的曹性,心底里也着实为‘重获新生’的沮授感到高兴。虽说前路依旧茫茫,但至少沮授的‘这一生’,是不必再如同历史中的那般‘杯具’了。

        既然已经有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