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桓侯再生全文阅读 > 第一章

桓侯再生全文阅读 第一章(1/4)

    大哥与曹操之间这条为期两年的休战协议,名义上是为了顾惜天下生灵而罢兵休和,然而实际不过是双方休养生息,为下一次的全面决战积蓄实力而做的准备罢了。

    这一点,只从休战后双方仍各陈重兵相互提防,丝毫没有放松戒备就能看出一二端倪————从青州、徐州到兖州、豫州、荆州,加上凉州和汉中,我军在最前沿就屯驻了不下15万人,斥候细作更是十二时辰从不间断,曹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即便在曹操统军进击辽东时,屯驻于边境的曹军也绝不会下于15万人。

    此外,据细作的回报,曹操正在竭力征募兵员,锻造兵械,整军备战,同时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收罗粮草。

    在第一次的北伐大战中,因为粮草的匮乏,迫使曹操不得不寻求以奇兵取胜,结果却是在这一点上反遭算计。在事后谈及北伐的得失时,诸葛亮和庞统都认为粮草对战事的胜负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不过,曹操纵然想方设法筹集粮草,却不得不受制于人口、土地……

    第一北伐战事之后,刘、曹两方的人口比例差不多约是6:4左右。

    再者,以气候、土地的肥沃度而言,北方与南方也有很大差距由于人口的迁徙以及朝廷的重视,长江以南的各郡县农耕日益兴盛,产粮的比重逐年上升。江东、荆南各郡一年粮食两熟已完全不成问题,交州一带,甚至可以实现三熟。(历史上,南方产粮超过北方,大约是在北宋中后期。但本书里情况变化了,呵呵)五年前,时任会稽太守的邓芝自交州引进了原产交南的“占禾”在会稽两县试种,结果大获成功。粮食亩产上扬三成有余。随即大司农诸葛亮亲自勘察研究了这种新型稻米,认为可以推广。目前,江东六郡、荆南四郡、交州各郡都已开始大面积种植,仅去年一年的收成,就相当于往日丰年的一倍半。同时,也是在诸葛亮的主持下,江北开始实行稻、麦轮耕,使往年只能一熟的郡县同样实现两熟。相形之下。只能一年一熟的曹操治下州郡自然是无法相比。

    在这时代,人口、气候和土地,正是决定粮食产量最关键的因素。

    而曹操,却是无一占优。

    仅在粮食地较量上,曹操就已输了一大截。

    而据不久前自辽东而返的法正介绍,曹操似乎有意进击三韩,以此来解决部分粮食问题……

    新年过后,司马懿正式就任宗正丞一职。而由他所引起的“战争”,却仍是硝烟未散。司马懿的那篇《忠孝论》在天下士人中引发了一场大论辩。围绕的忠孝谁者为先的问题。成千上万的士人分化成两派————南方士人和部分北方士人赞同司马懿的论断。认为“忠为孝先”对父母之孝只是“小孝”对天子社稷之忠才是真正地“大孝“。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另一部北方士人则力主“孝为忠先”他们认为一屋不扫,不足扫天下,对父母不孝,又岂能真正做到忠于天子社稷。

    短短的两月时间里,无数名士大儒著文立说,相互驳斥。论战到后来,司马懿这个“罪魁祸首”倒似成了摆设。(注:历史上,魏晋时期关于忠孝的争论的确相当激烈)……

    章和四年正月二十五,大哥离庐江北上前往章陵、寿春、广陵。

    探望自青、徐两州南下避祸的百姓。随后还将一路北上徐州、青州,继续巡视军政,安抚地方军民。

    年后刚刚八岁的小阿斗,也随大哥出行,作为见识民间疾苦,增长眼界的历练。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从未出过远门的星彩丫头,听说阿斗要随大哥出巡,居然乘着一次家庭聚会的机会。缠着大哥也要出去“游玩”

    大哥向来宠溺小丫头,或许也是顾虑到阿斗年纪太幼,巡视途中耐不住寂寞,征求了我和二哥地意见后,索性连星彩带小关兴一同出行。

    苞儿则因为需要勤练武艺,被我留了下来。起初他还很是不开心,直到我答应让他与小邓艾一同去见识军伍,才安抚住这小子。

    二月初八,我携小邓艾和苞儿返回荆州,亲自主持新兵操练事宜。

    与此同时,二哥也南下丹阳,巡视扬州地新兵操练。

    截止到去年十月,荆、扬、交三州前后两次,一共征募了新兵十万人。加上北伐战事中所获的降卒,如今我军的规模已不下35万人。如果再加上凉州、西川、汉中,总兵力应在45万以上。

    人数地激增,却并不能等同于战力的增强。第一次北伐时,参战的二十万将士都是成军多年,至少也参加过两次以上战事的精锐。这样的军队操使指挥起来,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一支刚刚成军操练未久、甚至一战未经的军队,上了战场后,一旦遭遇困境,很容易出现“炸营“甚至是“军惊”

    要想防患于未然,只有进行最为严格的操练,甚至是实战攻防操演。

    不过幸运的是,许多伤残的退伍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