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桓侯再生全文阅读 > 第一百六十四章(下)

桓侯再生全文阅读 第一百六十四章(下)(1/2)

    崔琰看了看卢毓,略显疑惑地说道:“子家说的可是楚公(刘备)和公孙易侯(公孙赞)?”卢植为前朝大儒,德才俱厚,名闻海内,其弟子遍布天下,不下数百人。崔琰一时也能断定卢毓所说的“高弟”到底指的是谁。

    “不错!”卢毓点了点头,“家父以儒成名,弟子虽众,以学问而言,楚公与易侯并非其中佼佼,但若论国器干城,则非此二公莫属。

    家父评易侯‘武才趫猛,襄贲励德,忠以卫国。然性情疏犷,猛而易折,加之刚愎自信,往往最盛时,也就是衰微之起。’”

    只听了卢植对公孙赞的这番评论,崔琰就面露异色,惊叹不已。卢植是死于初平二年(194年),他的这几句评语自然不可能迟于此时,而公孙赞却是覆灭于建安三年(198年)。初平二年时,公孙赞刚刚击灭幽州牧刘虞,统掌了整个幽州,势力如日中天,甚至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植居然就敢断言公孙赞会走向衰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孙赞正是自那时起,在与袁绍的河北争雄之战中,因为刚愎自用,一步一步地没落,最终**于易京。崔琰曾在袁绍麾下任官多年,对这一切极为熟悉,也因此更为惊服于卢植远见。

    “子家,敢闻卢公又是如何看待楚公?”崔琰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恭,宽,信,敏,惠!”卢毓只说了五个字。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崔琰喃喃说道,惊叹于卢植只用了五个字就道出了刘备争雄天下最大的凭籍仁。

    卢毓点了点头,接口说道:“不过。家父最看重楚公的一点,还是在于他能做到折而不挠,刚忍并济。

    季珪可知。家父晚年潦倒,居无定所,但于安抚社稷之事却始终念念不忘,也尝四处奔波,希冀能社稷狂澜于危际。家父诸弟子中,多有出任郡县吏长之人,家父曾寻其中数十人。希望他们能为社稷大业尽拳拳之力,应者虽众。真正能应于言。践于行者,惟楚公与易侯。

    终家父在世之时,楚公皆可称是落魄潦倒,初平二年家父临终时,他也只偏居于徐州小沛,势单力孤。但饶是如此,家父却越发认为,楚公日后必能如出渊之龙,一飞冲天,称‘诸弟子中,能承吾之志,兴复汉室者,惟玄德耳’!

    记得那时,家父身染重疾,卧床待医,可恨家无余财。那时,正是楚公自小沛遣使不远数百里,以金相赠。”

    卢毓仰面朝天,叹了口气,“近年来,楚公仁德之名日盛,以至世人只知其仁其忍,却不知其刚。

    刘孔才、许文休为权势所惑,以至眼迷。或许在他们看来,他等所行之计是成失皆不足惧——成,则可掌权;失,以楚公之仁,也不会为难过甚。

    殊不知,眼下社稷一统虽已有望,但仅只是有望。若是稍有懈怠,亦有可能功败垂成。内乱之祸,远胜外争,楚公岂会轻纵?况且,刘、许居然还是拿天道兴事,他们难道不知,‘日食’一事厉害是何等深切?”

    崔琰张大嘴,震惊地说道:“子家,你是说……‘日食’一事是刘、许所起?”崔琰根本没有想过轰动朝野的‘日食’一事居然是人为的,他只是认为刘助、许靖在借用了这次偶然的机会。

    “季珪难道没有想过,太史令张进是什么人么?”

    卢毓提醒到这种程度,崔琰再无法理会就不正常了。

    “他们居然敢做出这等事来?”崔琰又惊又怒地说道。

    “‘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能得曹孟德如此盛赞,楚公又岂会是一个只知愚仁的宋襄公?”卢毓轻叹道,“此事一旦告发,刘孔才、许文休恐怕是自取死路。”

    “……”沉默了片刻后,崔琰艰难地说道,“可有转圜余地?”虽然震惊,但崔琰与刘助、许靖等人关系毕竟还算不错,自然不愿看到最恶劣的结果出现。

    卢毓苦笑一声:“除非刘孔才、许文休愿意及时收手……”

    崔琰自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从许靖先前的眼谈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怎么可能主动放弃?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随即,偌大的书房陷入了长时间的寂然之中,只能听见火盆中炭火燃烧时的噼里啪啦细微声响……

    “若是楚公未能看透此计,加上你、我的臂助,孔才、文休他们可有成算?”崔琰拣了块木炭,丢入火盆中,沉吟着说道,“改制一事若能成功,徐元直、庞士元等人去职,或许真能如许文休所说,引发朝中势力的调整。假设能够借此形成实力制衡,避免楚公一方独大之局势,对社稷未必不是有利之事。

    楚公威望日广,权倾朝野,荆扬诸州已成‘只知楚公,不知天子’之局。要知道,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