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宋之枭雄卢俊义全文阅读 > 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

宋之枭雄卢俊义全文阅读 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1/2)

    盖州之役脱颖而出的还有杨中。

    杨中亦是杨业后人,不过是旁支,跟杨志、杨再兴似是从未谋面,但杨家将这个金字招牌想必日后还有感召的可能。

    杨中的祖父杨宗闵任永兴军路副总管,在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时战死,后忠介;其父杨震,任麟州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杨居中、杨执中力战没,后谥恭毅。杨家一门忠烈,不仅表现在对辽国之战,如果在加上在小商河战死的杨再兴,杨家为了大宋,在金国之战也是忠贞惨烈至斯。而杨中本人为了大宋也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

    杨中为杨震长子,他出生在代州县,少年时候随着父亲移居到了麟州。他性格机敏,形貌伟岸,好读书,力大绝人。当时社会风气都是重文轻武,而他慨然说道:“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他学习孙吴兵法,练习骑射。宣和三年应募前往延安府,成为种师道手下一员小校,因有功绩,被任为忠郎。

    此次战役中,作为低级军官忠郎的杨中没有机会表现他的将略,但他继承自乃祖的武勇表现的淋漓尽致,杀一员威将、三员偏将和近百名贼兵,战后迅速擢升三级。

    在原来那段历史杨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赐名“存中”。他在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杨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

    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御营前军统制,杨中的所作所为给赵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地四年,杨中无论在剿贼、平苗刘兵变还是抗金的明州阻击战都有上佳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中执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中掌管,显示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杨中后来不再担任三衙太尉后,赵构曰:“杨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

    金人破盟后,杨中参与了著名的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之后杨中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地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

    杨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枢密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杨中对军械制造也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中这个人。最大地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地表现了。杨中是岳云、张宪地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地爱将。与赵构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地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中能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在杨中地一生中。有多个事实不容忽视:他曾多次制止同僚地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地韩世忠;杨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地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地基础上与其谈判;杨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杨中不是秦桧、张俊之流地卑鄙小人。他之所以站在官方一边。是因为他和张俊、赵构地亲密关系以及当时局势所限他在这个集团中地所作所为更多是“谋事”而不是“谋人”。宋史并没有把他和张俊、刘光世归入一类。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总地说来。杨中是一个比张俊更成功地政治军人。他能在不触动朝廷当权派地前提下最大程度搞好军队建设。

    卢俊义因为原来历史上杨中跟张俊、赵构地投契而心生疑虑。便想将杨中写在限制使用地白名单中。后来又一想不禁哑然失笑。现在张俊跟杨中尚是平级而赵构只不过是赵地一个不起眼地王子。只要自己举措得当。压制张俊。除去赵构。没准杨中对自己也会像历史上对赵构一样忠诚。何况自己想重用杨家将。就要利用他们互相竞争地心理促其为自己尽忠。而不是限制他们地才干。卢俊义想到这里欣然将杨中写入红名单。同时早就入了红名单地还有杨家地杨志和杨再兴。随后卢俊义又欣然在红名单上添加了一个

    杨政也是杨家旁系子孙。他年岁尚轻。仅比杨再兴大上七岁。比杨志小了足有十岁。他地父亲杨忠在抗击西夏入侵中原时战死。史载“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后杨政深怀国耻家仇。于宣和年间应募入伍。初为弓箭手。便在此盖州之役射杀两员偏将。一举从小卒升至承信郎。也从而进入卢俊义关注地范围。

    卢俊义依稀记得杨政在原来历史上地英姿。在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二十七年间。杨政从南宋抗金名将吴部下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