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全文阅读 > (八百二十五)重组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全文阅读 (八百二十五)重组(1/2)

    在《朴茨茅斯和约》签订后不久。卿年钥,欧洲银行小同意向俄国提供总额达丑引乙法郎资金的贷款,其中口亿法郎来自法国,巧亿来自英国,其余的款项来自荷兰和奥地利以及俄国人自己的银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国家的贷款居然是犹太金融巨头罗斯彻尔德家族出面牵头的,罗斯彻尔德家族肯对曾经向自己同胞高举屠刀的俄国人“发善心。”也是让很多后人至今感到迷惑不解的。而就在3月飞日。德国宣布拒绝参加对俄贷款。因为这笔贷款的“协约国”性质已经决定了俄国今后的去向,而随后咖年8月引日,俄国同英国签订了英法两国都盼望已久的“英俄协约。”这个协约连同以前的“法俄同盟条约”以及后束的“英日协定。”宣告了英法日俄“协约国”集团的正式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居然在“协约国。集团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曾经让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们感到惊奇。但经过很多学者研究后,他们认为。这个结果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通过“华俄战争。”他们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俄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遭到重创,已经再没有力量同英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角逐,中国的实力也因战争而受到了削弱,同时也有资格成为英国“制衡政策”的工具。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英国的本意则是希望在战后成立“英法中俄”四国协约,从战略上完成对“新敌人。德国的包围。但由于在华俄战争中英国担心中国一旦战败后英国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的传统“势力范围”的利益受到损失,因而留了一个以防万一的“后手”:由英国公使欧格讷出面,联络了一些中国高层的重要人物和南方同英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省的省长,签订了一斤,“东南善后协定”防止中国战败后这些省落入俄国人的手中。

    当时北京的华夏共和国政府对此并不知情(也有证据表明中国安全署和军情总处对此早已知晓,并及时通报给了军务部长孙纲,出于大局考虑,孙纲一直玄意隐瞒着这个消息),在战后才得知有这样一个条约性质的“善后协定。存在,而为了回应民间对华俄战争结束后政务院众位元老参政的集体去职的猜测和物议。中国政府授权一些国内影响较大的报纸刊登了这斤,“东南善后协定”的全文,而为了照顾英国人的面子。报纸虽然隐去了和英国政府有关的文字,而以“某国”字样代替,但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民众很快就猜出来了谁是“幕后的黑手。”英国人的行为引起了中国百姓的极大愤慨,一些省份爆发了抵制英国商品的风潮,而在那些同英国人签定“善后协定”的省份,愤怒的民众和士兵直接冲进了省行政公署。驱逐了那些“卖国”的省长,并要求北京政府重新任命新的省长。

    这个所谓的“善后协定”的曝光使英国政府极为难堪,为了平息中国人的愤怒情绪,英国政府将驻华公使欧格讷撤职,任命驻华参赞朱尔典为新的驻华公使,但英国政府的举动并没有换回中国政府的信任,从这次事件开始,本来一直很好的中英关系开始降温,在此后长期处于不咸不淡的状态,英国在战后试图拉拢中国加入四国协约的计戈也因此流产。

    而在国际上处于相对孤立状态的德国急于寻找盟友,自然不肯放弃这个送上门的机会,而因为华俄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所谓“调停”让中国失去了俄国人的赔款和这斤,“东南善后协定。的关系,此时的中国民众已经彻底看清了那些所谓的“友邦”的真面目,面对来自民间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在面对德皇威廉二世的“求爱”的时候,不敢轻易的做出同德国结盟的决定,但中德关系却因此而迅速升温,中国和德国及奥斯曼土耳其走得越来越近以及后来德国主动将青岛交还中国就是明证。

    中国和德国的接近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安,为了牵制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倒向德国,英国迫切需要在亚洲扶持“新伙伴”而一直和英国联系最为密切的日本当然是英国的不二选择。

    在华俄战争中,日本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北海道地区,选择了同中国一道对抗俄国,由于日军无力单独收复整斤小北海道,中国和朝鲜联合出兵,消灭了在北海道的俄军。在口战败!后。北海道近二分户二的十地都处干中朝联军聊毛旧小下。为了收回这些地区,在华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同中国和朝鲜政府展开了谈判,希望中朝联军退出北海道,但却遭到了中国和朝鲜的拒绝。

    中国政府认为,他们出兵进攻的是被俄国人非法占据的“虾夷共和国”的领土,而现在中朝联军已经歼灭了俄军,理应恢复“虾夷共和国”而且由于战争的原因,“虾夷共和国”的原住民阿伊努人为了躲避战祸,大多迁到了中国的库页岛,这些阿伊努人现在虽然成为了华夏共和国的国民,但他们要求中国政府帮助他们收回故土的声音一直很高。本着华夏上国一贯“字小存亡”的胸怀,因此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希望重新在北海道建立一个和平的“虾夷共和国”而不同意将北海道全境还给日本。双方的谈判因此陷入了僵局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