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恐怖悬疑 > 末日核时代 > (2) 政治巨变

末日核时代 (2) 政治巨变(1/3)

    2030年1月13日,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市场评估报告显示,伊拉克的石油储备量已从2010年的1434亿桶下降为2030年的237.6亿桶,市场急剧萎缩,原油净出口量微乎其微。

    伊拉克境内不断发生示威游行,呼吁政府收回未开采地区原油开发权,驱逐西方政治色彩浓厚的国际性质的石油公司,将石油工业国有化。

    2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现任秘书长公布的报告数据显示:

    伊拉克原油储量由1434亿桶(2010年)下降至237.6亿桶,鉴于近阶段伊拉克政府即将采取收缩政策,可能将被迫退出该组织;

    伊朗原油储量由1376亿桶(2008年)下降至743亿桶;

    科威特原油储量由1040亿桶(2008年)下降至437亿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原油储量由978亿桶(2008年)下降至574亿桶;

    两个非洲成员国利比亚,尼日利亚均保持大幅度下降,其余非洲成员国与南美成员国储量尚未有重大变化,与其原油产业国有化政策有关。

    3月19日,欧佩克内部的阿拉伯成员国连同非成员国重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apec,商讨新的原油缩减出口计划书,企图再次通过减少原油出口、提倡石油换食品计划来稳定因为禁运而造成的地区性物价提升,并哄抬石油出口价格。

    但与oapec预想相反的是,石油价格的哄抬反而引发了旧有体系的逐步崩溃,未来7个月内,截止至10月22日,全球对中东石油依赖份额从2010年的40%锐减到了2030年的24.3%,而原本各国较大的能源缺口均由天然气和其他新型二次能源替代,其中仅核能一项就占到了8%左右。

    就在oapec推行缩减政策的一个星期后,即3月2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突然宣布下半年增加对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原油进口总量,分别增加34.7%和27.9%。

    美国能源部部长宣布将对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与德克萨斯州油田设施进行大规模检查,准备未来二十年内缓慢恢复至80-90年代最高峰日产200万桶左右产量。

    能源部计划书中对于阿拉斯加的开采计划遭到国际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反对者声称过度开采将造成巨大的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生态环境。

    4月11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宣布联合开发中国境内吉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省份的油页岩资源,预计2030年下半年可加工油页岩矿石970万吨,产出页岩油162万吨。

    同时,中国石油同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对于南海油田的大规模共同开发、建设也已基本竣工,共计21个大型采油平台均可立即投入工作,并开始以374000桶/日的产量,向中国沈阳省大连,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伦敦港等地输送原油。

    中国石油连同其他两家国际性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印度和韩国的强烈反对,两国呼吁其他亚洲国家联合争取南海油田开采权,做到公平公正,避免遭受国际歧视。

    在首尔和新德里均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中国政府对中国石油故意提供庇护,从而绕开其他国家的极端单边主义做法。

    oapec的油价调整政策受挫严重,而自身也于同年11月24日正式解体,中东石油国家面对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的世界能源格局仍然无所适从,渐渐地,慢慢失去了政治舞台前的主导性话语权。

    能源结构体系转型较慢的欧洲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仍然较大,但欧盟并不打算购买高价原油,而是决定用政治压迫和代理人战争来迫使中东屈服。

    欧盟首先对沙特阿拉伯进行施压,要求其发挥“调停者”作用,扩大原油净出口量。

    一向对西方言听计从的沙特阿拉伯在威胁减少贸易额度,法、英、德、意、沙特合资在沙特麦地那省建设民用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等条件下,率先回弹原油净出口量,造成国际油价一定幅度回落。

    但相比2月2日欧佩克报告,原油油价仍呈现不断上涨趋势。

    2031年1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决议对沙特进行民用核计划援助,遭到常任理事国中的俄罗斯和美国反对,中国投弃权票。

    非常任理事国中的日本和巴西强烈反对该计划,联合国决议草案4573号未通过,驳回了法国、英国请求的提议。

    1月11日,欧盟宣布将协助沙特阿拉伯率先建设两座超小型民用反应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