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清和 > 223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和 223第二百二十三章(1/4)

    永乐七年十二月初,圣驾南归。

    孟清和奉命随行,临行之前,特地赶往孟清义安置在城中的宅院,拜别母亲兄长。

    升任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之后,孟清义便在大兴县购进一所三进宅院,举家搬迁。

    因前任房主曾为燕军千户,建房时严格遵照品级规制,不许对房屋布局做太大变动,简单修缮即可迁入。

    正堂为三厅七架,户牖均未涂漆,黑门上悬铁环,梁上饰以粉青。

    院墙临街,正门前无石陛,门上未悬匾,光秃秃的一横条木。

    影壁至前堂间留一段条石路,前堂至二堂留五十步校场。后宅也以简朴为主,亭池花木一概没有,廊庑槅窗都无雕花,分外朴实无华。

    房主姓武,已转调锦衣卫北镇抚司,仍为千户,在指挥使杨铎手下办事。因父母俱已不在,身边只有发妻-幼-子,慎重考量,打算将北京的房屋做价卖出,到南京再行购买家宅安置。

    因是五品官宅,又有些老旧,修缮改建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官位高的看不上,官位低的用不上,寻常百姓不愿意多花钱,中人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买家。

    不过,旁人看不中的宅院,孟清义却是一眼相中,只是在价格上有些犹豫。

    手中钱钞有限,买下宅院,修缮房屋的费用就会捉襟见肘。

    家中有存银,不下千两,孟清义却不打算动用。

    离家十年,老母妻女都是兄弟供养,已是不配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

    后从草原回来,得以重上户籍,晋升官身,一切都靠兄弟。

    如今想买栋宅院奉养母亲,安置家人,置办家业,还要动用兄弟的银子,请兄弟援手,如何说得过去?

    便是十二郎不计较,他也会脸上发烧。

    得知房价无法再降,孟清义没有马上做下决定。而是出城回家后,同孟张氏商量。

    “夫君稍待。”

    孟张氏在屋中翻箱倒柜,很快找出几只匣子,里面是她十年间积攒的铜钱宝钞和几枚银锭。

    将匣子放到孟清义跟前,孟张氏道:“银锭和铜钱是母亲给的,宝钞是夫君的俸禄。不够的话,还有粮仓中攒下的禄米。寻粮铺卖了,应该能凑足数目。”

    “秀娘,”孟清义看着匣子,犹豫了一下,“此事别让娘知晓,我不想让十二郎劳心,觉得我同他生分。”

    “夫君,妾不是不知道理之人。”孟张氏道,“兄长不在了,夫君即为家中长子,论理,奉养母亲,置办家业,都当自食其力,怎可事事烦劳兄弟。”

    孟清义松了口气,如释重负,“就是这话。咱们一家能有今日,都是托赖十二郎。我没多大本事,帮不上十二郎,却也不能带累了他。凡事腆脸都靠兄弟,我成什么人了?”

    “夫君放心,便是娘知道夫君所想,定也能体谅。”

    “今年置办宅院,家用少些。待到明年,我亲自带人下田,种高粱荞麦,寻到好羊羔养上十几头,秋收之后,家中定有富余。”顿了顿,孟清义端正了神色,“再有件事,逢年过节,五姐回来,多嘱咐几句,女婿为人厚道老实,我清楚,架不住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若是敢借十二郎的名头生事,真惹出祸来,我第一个不放过!”

    孟张氏点头。

    夫妻俩定下买宅子一事,孟清义跑了几次城中粮铺,将积攒的禄米分批卖出。价钱压得低些,也是无法。

    孟许氏知悉此事,特送来两锭银子。

    孟张氏婉拒,道不该如此,孟王氏却让她收着。

    “收下吧,这是你嫂子的心意。以后你和九郎有了小子,让他孝敬你们嫂子便是。”

    交易当日,房主武千户得知买家是兴宁伯的兄长,主动将房价降了不少。

    “某出身燕山左卫,靖难时,就在伯爷麾下。早知是指挥,何必费这些周折。”

    孟清义却摇头,“一事归一事,若我兄弟在,也必会如此。”

    武千户犟不过,只得收下银钞。回头却将房屋修缮费用揽了过去。孟清义心知不能再“客气”,干脆请武千户到酒楼吃酒,算是交下这个朋友。

    孟清义以为欠了武千户的人情,心中颇有些过意不去。

    殊不知,在他被家人扶上牛车后,本该烂醉的武千户却推开搀扶的家人,抹一把脸,没有半点酒醉的神色。

    “千户?”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