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清和 > 221第二百二十一章

清和 221第二百二十一章(1/4)

    永乐七年九月,征讨鞑靼大军班师回朝。

    经此一役,以蒙元正统自居,始终惦记着恢复元朝风光的鞑靼,彻底趴下了。

    可汗本雅失里被杀,首级被瓦剌送到明朝换取封赏。

    太师阿鲁台北逃至荒原地带,后已不知去向,是生是死,无人知晓。

    鞑靼的另两位重量级人物,太保马儿哈咱和枢密知院脱火赤,均被明军俘虏,先后归顺明朝,向明朝称臣。

    鞑靼的土地,水草最丰美的部分已被瓜分,仅存一片狭长地带,留给马儿哈咱和脱火赤放牧。

    此战中,鞑靼死伤和被俘的人数将近八万,彻底伤了元气,短期内,实难东山再起。

    部落失去的牛羊无可计数,更不用提四散的牧民。一旦进入瓦剌地界,或是北逃遇上野人女真,下场只有两个,要么死,要么归顺。

    举部归附明朝的鞑靼部落同样不少。

    这些部落,多是游牧地接近明朝边塞,暗中与明朝互通贸易,早有往来。少数是对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心存不满,更有个别是鬼力赤的拥趸,在阿鲁台掌权之后,被强力打压,在草原上活不下去,希望得到明朝的庇护。

    在明朝边境游牧的鞑靼部落,时常能看到路过的兀良哈商队,心中早有不平。

    瞧瞧人家,战马皮甲,满面红光。瞅瞅自家,一年里,总有三四个月要勒紧裤腰带过活,不眼红才是怪事。

    “兀良哈算什么?没有明朝的火器铠甲,没有明朝制造的马刀和丰厚的油水,他们只配给鞑靼牵马!”

    鞑靼主力战败的消息传出,归附明朝的鞑靼部落越来也多。一些部落为表诚意,主动放还前些年被掳走的边民。

    虽说老朱家在邻居心目中的形象不怎么样,明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却是深入人心。

    瓦剌和兀良哈都开始接收地盘,马儿哈咱回来也未必能给自己撑腰。留在草原朝不保夕,很有可能被瓦剌吞并,沦落为奴-隶,不如投向明朝,运气好的话,或许能被封官。如果能获得兀良哈一样的待遇,为明朝打仗守土也绝没二话!

    “部落的生机在草原以南,这是长生天的旨意。”

    萨满道出“神-谕”,部落成员再无半点犹豫。

    投靠明朝,必须的!

    不过,想内附,必须有人引荐。边塞没熟人,整讨大军还在草原!部落头领和勇士们商议过后,举手表决,拆帐篷,跟上明军!

    征讨大军回程途中,遇上的鞑靼部落多达十数,规模大小不等,目的只有一个,请求内附。

    部落头领争先表示忠心。

    “宰杀牛羊,献给天军!”

    “将最好的战马贡上!”

    “我们有草原上最美的姑娘!”

    此言一出,众人皆叹服。

    高,实在是高!

    元朝时即有公主和亲的做法,被李氏朝鲜取代的高丽,王后多出自元朝公主和宗室女。

    明朝皇帝的-后---宫-也有蒙古嫔妃,却多是默默无闻。

    洪武帝有马皇后。马皇后薨逝,人生乐趣瞬间转移,从早到晚致力于杀人全家,潜心研究灭掉功臣的最优方法。

    建文帝……在位时间太短,可以略过不提。

    永乐帝和老爹一样,敬爱发妻。三个儿子均出自皇后,历朝历代都是罕有。只要有徐皇后在,宫-里的女人掀不起半点风浪。

    历史也证明,徐皇后去世后,打仗成为朱棣人生中最重要的娱乐。如今徐皇后凤体安康,她之后的某某--宠--妃,注定失去粉墨登场的机会。

    天子的路走不通,并不意味着联姻一途行不通。

    大明的勋贵,将官,甚至是低级军官,都是不错的人选。

    明朝以战功升官封爵,谁能保证,一个不起眼的小兵,不会厚积薄发,战斗力飞速飙升,成为战斗狂人,进而封官拜爵?

    最显著的例子,御赐国姓,大明朝堂的斗士,兴宁伯。

    边塞各地,兴宁伯的发迹史已然成为励志传说。

    顺天八府,大宁城,开平卫,处处流传着兴宁伯弃笔从军,为父报仇的大义之举。

    戍边靖难屡立奇功,得天子赏识,以庶人跻身勋贵,期间种种,全部成为有志青年追逐和效仿的目标。草原上都有耳闻。

    更重要的一点,兴宁伯还是单身,简直是好得不能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