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清和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清和 第一百八十七章(1/4)

    兴宁伯骄纵跋扈,纵使部下当街行凶。应天府府尹刚正不阿,锁拿兴宁伯及其手下一干人等至府衙,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贯彻实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最高宗旨。

    一时之间,应天府成了正义的代名词,获得了京城百姓的交口称赞。

    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应天府上下,本该意气风发,志气昂扬,握拳表示,一定同如兴宁伯一般的恶-势力斗争到底。

    事实却是,自府尹以下,包括府丞,治中,通判,推官,无不满心的苦水,脸皱得像吞了几斤黄连。

    兴宁伯指使亲兵当街行凶不假,可被行凶的都是谁?

    身份不明的探子和锦衣卫!

    锦衣卫扎手吧?那四个探子的身份更加扎手!

    在锦衣卫的大力帮助下,应天府下属经历司很快查明了这四个探子姓甚名谁,籍贯何处,工作和社会关系如何。

    经历司的报告摆在面前,应天府府尹倒吸一口凉气,“谷王护卫?!”

    闭眼,吸气,呼气,睁眼。

    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从未消失。

    查清这四个人的身份,比蒙在鼓里更加闹心。

    府尹握拳,他就奇怪,锦衣卫怎么会这么好心,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靖难中,燕军攻打南京,是谷王联合李景隆开了金川门,助朱棣登上皇位。

    今上封赏有功之人,谷王每次都没落下。除了从北疆改封长沙,谷王得到的恩赏,与天子的同母兄弟不相上下。

    即使有长沙使告发谷王“夺民田,侵吞公税,滥杀无辜”,天子也只是象征性的下旨劝导,并未同齐王一般,申饬不改,马上贬为庶人。

    可见谷王地位是何等牢固。

    自永乐四年,各藩王或主动或被迫,陆续削减护卫。周王都未能搞特殊,谷王自然也不能例外。

    削减的王府护卫,或充当地各卫所或调入京师,编入京城守军。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军因年老伤病,被许解甲归田,返还原籍。

    孟清和亲卫痛扁的四个探子,原籍福建,以战场旧疾解甲,却未回乡,而冒他人之名潜入京城,意图不明。如果所持路引没有问题,沿途经手的官衙连同城门守军,都要惹上麻烦!

    烫手山芋!

    这就是四个烫手山芋!

    府尹职责所在,不能像推官一样使巧劲把麻烦丢出去。只能叮嘱经历司经历,锦衣卫再登门,务必要询问清楚,北镇抚司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同在二堂的府丞深思其意,不免担忧,“如此恐遭清流非议。”

    和锦衣卫走得这么近,事情传出去,府衙上下都要被喷唾沫星子。

    府尹苦笑一声,事到如今,哪里还顾得这些。

    “若不如此,我等恐官位不保。”

    “这……”

    府丞脸色骤变,通判却不以为意,认为府尹是在危言耸听。

    “王通判莫要认为本官怕事方才如此。”府尹沉声道,“兴宁伯虽行事多为朝臣诟病,然触犯刑律之事,从不曾为之。为何此次当街行凶,连锦衣卫也牵扯在内?”

    “太守是说?”

    “近些时日,有京军自尽,死前言受朝官逼迫。京中流言甚嚣尘土,朝中言官清流却未就此事上疏,诸位不觉得奇怪?”

    这下,不只是府丞治中,通判的脸色也终于变了。

    “自尽小旗的父兄虽在两代魏国公麾下供职,他只是守城卫卒,却名声不显,为何死后立即传出流言,且范围如此之光?诸位都没有想过?”

    说到这里,府尹顿了顿,似乎觉得话题有些扯远了,可想起挟-持衙役进了应天府,赖着不走的兴宁伯,就算只是推测,该说的也得说。

    自兴宁伯走进应天府,府衙上下就被粘在了网子里,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谁也别想独善其身,连告病在家的推官也是一样。

    “诸位且听本官一言,此事非同小可,兴宁伯当街行凶已非要紧,谷王护卫为何会冒名留在京城,又为何会盯着兴宁伯府,以致引起锦衣卫注意,才是重点。”

    京中流言,魏国公府,兴宁伯府,谷王护卫,锦衣卫……

    既然被锦衣卫盯上了,是否意味着,天子也知晓此事?

    不知为何,府尹突然想起了先后重病的徐皇后和平王妃,神情一凛,猛的打了个哆嗦。

    “诸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