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南宋日记 > 第二十九章 愤而装`逼

南宋日记 第二十九章 愤而装`逼(1/4)

    “黑娃,你不要回头,一直往村里面赶,但速度不要太快!千万不能太快!记住,在永平的那条河边等我,我不来,你便不走。”

    “涣哥,五百两黄金呢,我怕我一个人……”

    “好兄弟,不用怕,记住,如果今朝能顺利得到这五百两黄金,我哥两的日子便从此天翻地覆好起来。”

    “涣哥,你说什么呢,我们不是已经得到了么?”

    “好了,别废话了,记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涣哥,你去哪里?”

    “我去会会知县大人。”

    “咋地,涣哥你还要赚钱么?知县老爷的钱可轻易转不得啊?唉,涣哥……”

    刘涣跳下马车,几个健步之间,穿入人群不见了……

    黑娃的警惕性并不高,他与车夫都没发现,在其身后,隐约有人跟着,而今人多眼杂,倒无大碍。可一旦出了县城,便不好说了。

    却说刘涣此时才伸手往身上一模,暗道糟了,除去背包中剩余的两幅麻将牌以外,尽无半点钱财。

    师父留给他的那一包银子,里面少许黄金已然被他挥霍一空,加上他大摇大摆的往常开销,剩下的,便只有一些琐碎银两。

    “天了,我还是太匆忙了,而今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如何办事。也不知道这县衙好不好进,是不是如电视剧中的那般,没钱便办不成事情……哎,但愿此间知县是个清官吧……”刘涣心中忐忑,朝着铅山城北而去。

    说是城北,其实距离城中极近,只是按照方位而言,县衙府邸却是坐北向南。

    刘涣一路疾奔,穿过人群,不多时来到县衙。但见得一方青砖青瓦、牌坊式样的屋子立在眼前,屋子两边左右对称,工整而严肃。对面左边立有石碑两块,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子,或是地方县志,或是县衙由来;右边立着牛皮大鼓,用木架子支撑了起来,木架上放有鼓槌一根,便是所谓鸣鼓喊冤的物事。

    中间开着一对朱漆大门,成色很是讲究,暗合宋人惯例。追寻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

    门上写着铅山县衙四个大字,也是规规矩矩,肃穆森严。

    而今正是年初正月头几日,街市热闹,偏偏这县衙门口极为清静,往来人稀,一时间到有些冷清。

    刘涣突然止住了脚步,尽不敢上前。在他心底,到不是“怕官”,只是觉得这气氛有些压抑,他是那山野间的顽鸥,终日着迷于小河边的沙地。这突然间要进了“笼子里”,打起了退堂鼓却很正常。

    去或是不去……这人尽在门前徘徊起来……

    刚好一个老者经过,见他这般模样,顿足而问。

    “小相公为何徘徊?”

    刘涣一惊,回头一看,正是一个衣着整洁,满面红光的老者,大抵知命之年,下巴的胡子花白花白的,有些滑稽,但却不能掩盖他神色之间的严肃。

    “有劳前辈,晚生是想告一桩官司,只是不知礼仪典法,故而徘徊。”

    “哦,原来如此,公子何方人士,所告何事?”

    “这……说来复杂,只言片语之间也道不明白。”

    “呵呵,小相公不必介怀,老夫便居住在这县衙左侧,平常间的官司见得多了,或许能指点一二。”

    “前辈好意,晚生谢过了,只是……我所要状告之事,却是人命关天……不见知县大人,想是办不成的。”

    “哦?这些年来,铅山时日太平,百姓安居,也无匪患,更无天灾,人命官司可是极为少见的。小相公可不得枉言?”

    “哎,小子岂敢。我要状告之事,却还没有发生。但却即将发生,如果推算没错,今日酉时左右,若无官府管辖,定出人命……”

    “你……何以如此断言?要知道,就算你见了知县大人,要是谎报案情,轻者杖罚,重者是要移交州府处置的,可担待不起啊。”

    “哎……有劳前辈好意了,但救人如救火,实在耽搁不得,这便不打搅了……”

    “等等,你是找不着那知县大人的。”

    “为何……不要紧,找不到知县,便找县丞、主簿也是可以的。”

    “你还是找不到的。”

    “咦?前辈为何如此断言?”

    “哈哈,这有何难,我便住在这县衙旁边,对县衙情况自是熟悉得紧。今朝是新岁之初,知县,县丞和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