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都市灵瞳全文阅读 > 第六百三十五章 龙门石窟

都市灵瞳全文阅读 第六百三十五章 龙门石窟(1/2)

    傅清扬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宁云市,来到了豫州省洛安市——他原想在宁云多停留几天,但是因为贺雨桐的缘故,已经做不到心静如水了。与其留在宁云修炼,倒不如离开宁云,在游览的途中修炼有效果。所以,傅清扬毫不犹豫地上路了。这一次是朝着豫州省进发。

    豫州省地处中原地带,而洛安市则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华夏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古都、八代陪都”之说。洛安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洛安是豫州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华夏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安也是华夏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不过傅清扬来洛安,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地方,那就是洛安龙门石窟。傅清扬雅好古玩,相比于风景秀丽的自然山川,他更喜欢人文景观。

    龙门石窟是华夏四大石窟之一,是华夏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安市城南六公里的伊阙峡谷,这里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古称“伊阙”。隋炀帝迁都洛安后,将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龙门。

    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安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安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四百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一百四十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两千三百余座窟龛、十万余尊造像、两千八百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三成,唐代占六成,其他朝代仅占一成。傅清扬漫步于龙门石窟,深深地被古人所造就的这座辉煌的石窟给震撼住了。他来到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前面,这座大佛通高约十七米,头高四米,耳长近两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仰观卢舍那大佛,傅清扬感觉自己被大佛的博大壮美给震撼了。这座大佛虽是雕刻,但却好像拥有生命一般,用仿佛慈悲,又仿佛淡然的眼神俯视众人。它典雅安详地坐在八角束腰涩式莲座上,其明丽秀雅,雍容高贵的气势,把大唐艺术推向了极致。傅清扬能够感受到,这座大佛已经拥有了呼吸,拥有了生命。她不在是死物,而是真正的神灵。在这个神圣与恢弘交织着的崖壁间,任何人都会被这气势雄伟、直上云天、神态祥和宁静的雕刻艺术所征服,感到前所未有过的身心震颤和灵魂的激荡。据说大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报身像,就是说,它是释迦牟尼的另一种身份或境界,它是理想的化身。…,

    傅清扬在卢舍那大佛前面足足站了半天时间。说实话,自从进阶丹劲期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产生崇敬的情绪了,但是面对这尊巨佛的时候,崇敬的情绪却油然而生。傅清扬观看大佛的同时,也偶尔看一眼旁边的游人,他发现竟然还有和他一样虔诚的游客,一对中年男女站在他旁边,在仔细的观摩这大佛,眼中同样流露出迷醉之色。傅清扬本来并没有在意,可是却偶然发现这对中年男女体内竟然是拥有着锋锐之气的深绿色灵能。也就是说,这两个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化劲期武者,而且两人都达到了化劲期巅峰。

    在洛安遇到了同道,傅清扬自然感觉趣味大增,不禁多看了两人一眼。那名中年男子察觉到傅清扬的目光,态度和善地朝他点点头,然后和中年女子离开了。

    傅清扬又看了一会儿卢舍那大佛,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开始游览其他的洞窟。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两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安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华夏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