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从劝朱祁钰登基开始 > 042 拉帮结派于家党

大明:从劝朱祁钰登基开始 042 拉帮结派于家党(1/2)

“大丈夫行事当光明磊落,有什么事情见不得光的?”对于于牧关于郭登的事情,于谦表示了不同意。

于牧也是无奈。

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向不结党、不同谋。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被于谦否决后,于牧云不得不动起别的心思,寻找另外的办法。

“父亲可曾想过?郭登的这次单独来信,是背着大同的一众官员。要是被大同的那些官员知道了,他们肯定会心有不满,更有可能会孤立郭登。”

“如此,大同重镇上下之间便会存在隔阂,进而影响到军心,影响到整个大同重镇的防务!”

“儿子这般谋划,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军国大事。”

终于在于牧的唇枪舌战之下,于谦不再说话,这也就是说明他表示了默认。

于牧又说:“还请父亲修书一封寄给郭登,勉励他为国戍边。”

大同本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更是直面着瓦剌。鉴于大同在边防上面的重要性,于谦知道不能让郭登无法驾驭部下。

所以于谦听从了儿子于牧的建议,准备休书一封给去郭登。

在脑海里一番搜肠刮肚之后,于谦想好了言辞,他当即就准备提笔写信。

这个时候,于牧又阻止了于谦。

于牧说道:“父亲口述即可,至于书写还是由他人代为捉笔。”

于牧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是看向一旁兵部职方司的郎中项文曜的。

项文曜用手指了指自己,仿佛是在说“我来吗?”

于牧对着项文曜点了点头,回应了他。

项文曜知道自己没法回避,只能乖乖的于谦的口述给写了下来。

对于于牧,项文曜是更加的佩服了。

于牧不让于谦亲自书写,这其实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对于谦的一种保护。

要是郭登处事不密,或者他不愿意和于谦交好,导致信件落入其他人手中。

而拿到书信的这个人,又别有用心的利用书信来弹劾于谦的话。那么于谦就可能落下一个结党营私、私私通边关武将的罪名。

而于牧让项文曜带笔,到时候就可以推脱,这封书信不是出于于谦的手笔。

就算到时候有人于谦被人弹劾,也不至于会落得一个证据确凿的下场。

于牧这面让项文曜捉刀,其实也是有心试探于他。

要是他和于家不是一条心,他自然会拒绝。要是项文曜提笔,那么他就已经进入“于家党”的核心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项文曜本不情愿,但是又无可奈何。至于这种情况,于牧表示并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项文曜替于谦书写了这一封书信,那么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已经被算到了“于家党”之中。

这一封写给大同郭登的书信,可以看做是项文曜交到于家父子手里的一个把柄,也可以看作是他向于家父子交纳的一份投名状。

其实于牧是多虑了,自从于谦当上了兵部尚书以后,他举荐的人大多数都对他感恩戴德,以他马首是瞻。

项文曜他本来之前就是兵部的一个主事,是因为于谦向朱祁钰推荐他的缘故,他才能够官升一级。

在官场之上,其实本来就是有着裙带关系的。

当你被某个人推荐的时候,无论你愿不愿意,旁人都已经把你算到了推荐人的队伍里面去。

如果你对你的推荐人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那么你这就是属于忘恩负义。

以后又有谁敢和你打交道?又有谁敢再次推荐你?难道他们就不会担心再次被你出卖?

在官场之上,原本上下级的关系,会让两个人显得更加的亲近。

比如说我们通常在影视剧里面听到的老领导,就是属于这么一个情况。

这种以前同属于一个部门,或者阵营的经历,会让两个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相互亲近的情愫。

当然官场之上这样相互抱团亲近的情景,还有其他很多的关系和情况。

比如同一个地方的人,那叫做同乡,或者乡党。

这种情况,以南北朝到隋唐的关陇集团最为出名。关陇集团是一个军事贵族集团,他们大多出身关陇之地。

同一届参加科举并被录取的,那叫做同年,同年登科的意思。

同一个学校,那叫做同窗或者校友。

这种情况在军在近代军事历史上就有很明显,云南讲武堂、蒋校长的黄埔系、广东陆军保定系。

当然还有师生关系,血缘关系等等。

其实官场上面的门道,于牧现在只是刚刚才进门,只是窥视到了冰山一角。

他要学的,还会有很多!

历史上面的于谦,属于那种君子坦荡荡。聚集到他身边的人,大多都是被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一心为公所吸引。

其实于谦的政治嗅觉以及他的“宫斗”手腕和技巧,是很差的。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