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唐:开局被李渊忽悠造反李二 > 第十六章 后悔得跳脚的县令(新书..

大唐:开局被李渊忽悠造反李二 第十六章 后悔得跳脚的县令(新书..(1/2)

第十六章后悔得跳脚的县令(新书求鲜花)

针对击退狼军之事,王策献出了自己的主张。

而他的运筹重点,就在这一批粮草上。

“李二,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是这个道理,请继续说下去。”

王策赞许地点点头。

君王就是君王,李世民的度量,看来还是挺不错的。尤其对他王策,似乎特别的容忍。

“而粮草之道,在于先军而谋。意思也就是说,战争还没有打响,就应该把粮草之事解决。如此方可做到后方无虞,此乃其一!”

说到这里,王策用眼神瞟向李世民。

李世民听着这近乎“道理正确”的废话,不迭点头。

“那然后呢?”

“当然是设法利用这批粮草,让敌人按我们的指引去被误导,进而大军配合出击,一举击溃敌人。”

李世民突然站起身形,一拍桌子说道:“不必在说了,朕,已经明白王策公子的意思!”

长孙无忌听他们两个对话,就像是在听天书。

“圣上?李老板!皇上!你真的明白王策公子的意思了吗?怎么臣听着,越听越糊涂呀。”

李世民和王策相视一笑!

哈哈哈……

长孙无忌见主子在笑,虽然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但也跟着畅快的笑了起来。书房内,顿时充斥着欢快的空气。

“皇上,如今王策公子已经答应借粮。皇上应该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吧!”

长孙无忌是个行家,知道今日在王家庄园收获颇丰。皇帝非常的满意。在这种时候,是最容易说服皇上的时候。

作为朝中重臣,李世民的贴心小棉袄,不趁着机会将话题引导到除内忧上来,他是不配当这个重臣的。

李世民一听,果然拧巴起来。

“是啊,灾民问题,天旱问题,同样令朕头疼!王策公子,听闻你有高见,今日不如一并与朕说了吧!”

“朕的这些大臣们拿不出更高明的意见,朕就突发其想,与其在朝廷干等,不如到民间去走走看看,兴许民间奇人异士众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李世民说道这里,长孙无忌配合着表现出惭愧色。

这一君一臣,表演默契,令王策动容。

看来,李世民之良善,在于一心为国为民,遵循的是古圣先贤的天道。

这种一心扑在强国上的贤君,即便是什么都不说,也能聚拢一批忠心耿耿的强臣。

这些各有通天本事的臣子里,长孙无忌是一个,铁嘴魏征是一个,战神李靖也是一个。许许多多良臣环绕,无穷匮也。

怪不得连边匪头子起家的宋金刚,薛仁果等枭雄,都败亡在他手中,使得关中稳固,长安固若金城汤池。

“在我看来,天灾和荒年,可以视为一个威胁。近虑在于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远忧则在于立足长远,让荒地复耕。”

王策一句话,就像是一条通到黑暗隧道的灯火,照亮了李世民那迷茫的双眼。

“王策公子,你这番话说的好呀,说得朕好不痛快。王策公子,这两件头疼之事并为一个难题。那解决这个难题的抓手,你看首要在于怎样实施策略?朕愿闻其详。”

哈哈!

到老子家里面来动软刀子的县令大人,你有难了!

竟然敢动我王策的利益!

恶县令,我要让你十倍奉还!

李世民这一问,将走神的王策拉回现实。

王策正要说出策略,长孙无忌连忙给他上眼药道:“王策公子,你听清楚圣上的话没有?你可不要拿些什么打地主,斗土豪之类的馊主意来敷衍圣上。”

“长孙大人放心,本公子的办法,绝不落俗套。”

王策继续向李二侃侃而谈道:“不知道你们一路到靖安来,可否在路上遇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比如说,寺庙林立,道观如林什么的。”

“这和解决灾荒有何关联?”

长孙无忌继续向王策提出疑问,心中颇有异议。

“当然有关联了,这些寺庙,道观,积攒下了无数的民财。却在灾荒之时,分文不捐。且不停向朝廷要各种好处,向小民要香火,可谓无耻之极。”

“但他们如果仅仅是非法积攒点香油钱,当然没有什么。可问题是这些号称两袖清风,不染俗尘的牛鼻子道士,和秃瓢和尚们,竟然和官府勾结,共同敛财。那问题就严重多了!”

李世民微微一愣。

由于整天操劳国事,在加上朝廷里不少喜欢黄老之术,以及念经诵佛之人。至于民间,那就更多了。

本以为这类雅号,并不会有什么影响。由着他们去就是。

哪知听王策的意思,好像问题很严重。

甚至和灾荒扯上了关系。

如此一来,事情可就真要他这位大唐天子,堂堂李二亲自过问不可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