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我没想当大明的皇帝啊 > 第三章 明代大佬们的太极手

我没想当大明的皇帝啊 第三章 明代大佬们的太极手(1/2)

谣言止于智者。

可惜,老百姓从来都不以多智著称!

说起来。

劳动人民最喜欢看的是砍头。

其次爱看八卦。

尤其是皇家八卦秘闻!

茶馆里。

书堂上。

这一位茶客左右观察后。

带着小心:

“列位,听说了吧?”

“老福王怎么死的?”

说这话的时候,还必须翻着白眼。

外加斜咧着眉毛。

然后,就是细如蚊蚋的声音。

听罢。

那几位心有灵犀似的点点头。

一仰脖,翻个白眼。

“哦——”

流言。

烽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

洛阳本来就是南北通衢。

没到一个月。

两京内外传遍。

这下子。

有两个地方的人可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一个是皇宫里尚膳监,一个是宫外的光禄寺。

福王吃的祭品就是这两个地方合作的产物。

如果。

事情搞大。

可想而知。

最后锅肯定要甩到他俩的头上。

他俩想再外甩锅?

那是不可能了!

回扣拿没拿到手?

分润的银两进没进袖子里?

唱昆曲的小娘是拿啥买回家的?

再说。

黑锅总得有人背吧?

怎么办?

经过。

双方友(骂)好(娘)的沟通。

达成共识。

扼杀流言。

封闭消息。

千万不能让皇上听到这个流言。

为此。

双方决定。

砸银子!

凑出了10万两银子给东厂提督司礼监大太监魏公公。

算是东厂的封口费。

又掏了5万两银子给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算是锦衣卫的辛苦钱。

最后。

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

再拿出10万两分润给内阁的大佬们。

最后。

尚膳监和光禄寺一算账。

亏大发了!

春秋大祭典捞的好处赔的一干二净!

大明朝的潜规则就是:

只要砸上银子。

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朝廷里。

阉党、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一路绿灯。

这边,通政司刚上了本子。

那边,转天就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盖印,麻溜的下了圣旨。

皇上连这个纸片影子都没看到。

传圣旨内臣和京差就都出了京城了。

效率堪称一流。

给事中们的眼睛像是瞎了。

都察院御史们嘴巴也哑了。

没人鸡蛋里挑骨头了。

合不合祖宗规矩?

合不合皇明大法?

没谁说三道四。

连杨涟都装作看不见!

大明朝廷一片和谐。

众正盈朝!

圣旨很简单。

大概意思:

“听说有关福王被毒死流言,传的非常离谱。

诏令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程绍、巡按张至发并洛中伯黄奇瑞、锦衣卫镇抚使沈慎言查办,澄清流言,捉拿煽动谣言之人。

福王世子德昌王朱由崧及福王府内员加以配合。

云云。”

这种不伦不类的圣旨。

听旨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望着传旨的太监。

听旨的程绍、张至发、黄奇瑞、沈慎言、朱由崧互相大眼瞪小眼。

一起发呆。

除了朱由崧。

都是官场的老人精。

程绍、张至发一众老狐狸看的明白。

一口天大的黑锅扣过来了!

这可是个倒霉差事。

办好了。

屁大点的功劳没有。

办砸了。

背上黑锅,就等着家里开大席吧!

怎么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还能把老百姓的嘴巴缝上?

难道京师的大佬们不清楚吗?

流言这东西。

怎么知道哪个老百姓会说?

又没个监控窃听之类的技术手段。

还能去老百姓家里趴墙根?

再说。

真要仔细查。

万一真在自己地界查到个大鱼。

那些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