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同人 > 大宋风华之天下谁人不识君 > 三十五 巧施行策震乾坤

大宋风华之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十五 巧施行策震乾坤(1/4)

李云龙这几日前前后后奔波在冀州各处:按照富弼的吩咐,他须要动员治下丰收的几县老百姓,主动捐献些粮食。

“大人,只怕大灾之际,无人肯愿哪。”一听富弼有此吩咐,李云龙不禁皱眉。

富弼却胸有成竹道:“大人只管去号召,本官自有分寸。”

李云龙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亲自下到各县去,召集百姓捐献些粮食供用。只是他心下也自忖道:“这番灾情过去,朝廷必对我等官员有失职追究,我必得拿出些成绩来才是。只怕这集粮之事,是他富弼大人有意试我?”

他这边惶惶不安,富弼却是自有打算。

“大人,按照您的吩咐,州上各地已经就近腾出万来处公私房舍,就近的灾民被纷纷安置了进去。一应需要的取水用柴,已经在命人纷纷配备。”一旁的官役捧着一本册子上前道。

富弼点点头,眼见着眼前无几个州衙下管事的官员,便问道:“前日里来的诸位大人哪里去了?”

衙吏道:“说是各县有各县的琐事,先回去办公了。”

原来这些人往日里懒散惯了,见富弼虽是京里来的,但无甚威势,瞧上去文质彬彬,便眼光浅了些,有意无意不将他放在心上,自回府衙去了。

随行的小役道:“大人,许是这些人见大人好说话,软骨头借胆充硬,小人现在就去叫他们来!”

说着便要出门,却被富弼伸手阻止,笑道:“先不管他们。去,叫主簿的来。”

衙吏领了吩咐,正要转身,州衙的主簿已经小步跑了进来,顺便喊道:“主簿在此,主簿在此。”

富弼见他就在门外,不及开口,却是主簿先躬身道:“小人楼得住,特奉知州大人之命,留在衙内,听从钦差大人差遣。”

富弼了然于心,只吩咐道:“那就麻烦楼主簿取了纸笔来,照我说的写。”

楼得住抬头看向他。

人们纷纷聚集一处,听着台子上那人高声说着话。

“诸位乡亲父老,眼见着我冀北之地今年逢涝,淹了许多村镇。朝廷已经派了钦差下来,欲与我等共渡此难关。只是这回受难之人不计其数,眼下粮少,京粮已在运来的途中,好在我们这几处乡县今年逢着大收成,烦请各位父老能捐出些斗米,暂时救济给咱们这临县四方,好叫少些罹难饿死之鬼啊。”李云龙言及此处,不觉声泪俱下,众人听得不忍,但多有犹豫,彼此相顾,议论纷纷。

人群中一老者拄杖上前道:“大人,非小民等不愿,只是凭我等这几斗小米,能救得了几人?今朝受罪之人听说已不下十万,我等亦在大灾之中,哪里敢空投出这点救命粮啊?”

李云龙高呼道:“老丈啊,话不是这般说。救得一人是一人,何况救济的粮食哪里只能靠着大伙手里这些。钦差大人已经命人到邻州去借了些,总归是为了权解一时之难,本官自然是明白乡亲们的担忧,无妨,本官不强求,本官也只是心疼那些还在残垣断壁之中忍饥挨饿的人儿,这才敢厚着张脸皮来同大家动这番唇舌。乡亲们,所谓将心比心。本官,不愿为难大家。”说着便作势转身,吩咐衙差道:“众人皆有难处,走吧,回去告知钦差大人再想想法子,或者再等几日粮食便运来了。”

众人见他泪眼含酸,心下不忍,适才的老者更是立时说道:“大人且慢,大人爱民如子,我等小老百姓平日里何曾不知。大人既有救人之善,我等又哪里愿做恶人。我老骨头愿先将家中三斗米献出,供大人拿去救济难民。”

众人见他老者如此,便纷纷唱和,愿捐米献粮,李云龙自是好不欢喜,忙差人回去报信。

与此同时,邻州各地也纷纷运了些米粮前来备用,富弼吩咐众人将所有捐献的粮食清点,达十五万斛左右,又加上官仓里的储粮,命人就地分发,使难民皆得有份,不再挨饿。

如此一来,饥寒的问题最先得以解决,众人心安。

当晚,李云龙看向楼主簿,惊呼道:“当真?”

楼主簿点头连连。李云龙不禁拍手叹道:“妙啊,这位大人,当真不可小看。”

看官,你道他在夸赞富弼解了这饥寒之困?哎~,非也非也。

翌日一早,冀州治下各处寄居或等着补缺的闲散官吏纷纷收到钦差大人派发的文件:

诸公拜启,自古官家以爱民为己任。眼下州衙人手短缺,需劳官人多多奔走,深入群众,救死扶伤。知公等劳苦,此番但行公事,州衙当计工薪与诸公。此外,本官愿诺,诸公所有行迹,必会着人一一记下,后将上报朝廷,慰公等之心。愿诸公协我,不胜感激。

有些嘴快的一早便将此公文中的东西泄了出去,一时间整个州府上上下下人影攒动,忙得不可开交、

缘何?

那些个补缺无望的人心头雀跃,收拾一番,奔也似地跑去难民堆中忙前忙后,而那些好吃懒做的官员则背脊发凉,越发不敢怠慢,脱下一身金银,换了便服争着跑在人群中做事。

有盼头的只把这纸公文做搭桥通官之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