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

明天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1/2)

     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
    朱祁镇虽然知道杨士奇是想办法婉拒,但是却没有办法。
    因为朱祁镇知道杨士奇是正理。
    正因为是正理,才没有办法。朝廷虽然有些积蓄,但是天下何处地方官不想用钱,这前面开了先例,地方上却不好处理。
    所以这个难题不得不转交给了于谦。
    于谦说道:“臣有四策,可解此急。”
    朱祁镇大喜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首先是房课与契税。”随即将其中的套路说了出来,说道:“如此每年可以少可得一万两,多则数万两,足以养吏。”
    “其次,就是京城门税。此事,臣还是从焦敬那边得到了灵感。”
    “其三,就是市肆门摊税。”
    于谦说道:“仁宗皇帝时候,以宝钞不变,将市肆门摊税以宝钞收之,北京一年,门摊税大抵有万余两。”
    “只是之前,朝廷人手不多,多以定额征之,而不是以实际征之。”
    “臣走遍北京街巷,大有不纳此税,此刻人多了,臣以小吏亲征之,决计会多出不少,至于多出多少。臣尚且不知道。”
    “除却上交户部的万两定额之外,大抵能有数千两纹银。”
    “其四,就是香税。”
    “京师之中,有不少寺庙道观,香火鼎盛,但多有贵人庇护,香税缴纳不及,臣以重法勒之,可比寻常多出数千两之多。”
    朱祁镇听了,匆匆一折算,说道:“如此大兴县之中,每年最少能有三五万两,足以支撑各小吏的开支?”
    于谦说道:“陛下,此事绝非善政。可用于京师,决计不可用于其他府县。否则天下百姓必苦之。臣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朱祁镇自然知道了。
    大明是一个标准的农业社会。
    支撑朝廷开支的决大多数税收,都来自农业税。
    这一点与后世不同。
    可以在城市之中征收的税,并不是太多。最多不过是商税,市肆门摊税,门税,契税等少数几样。
    甚至房课也是没有的。
    这是于谦创建的。
    但是这是京师,人员超过百万的京师。
    很多税在北京,南京,苏州大抵能够征收的,在其他地方,却是劳民伤财,甚至所收的赋税,还不够税收成本。
    只是明朝初期,是这个样子,但是从明朝晚期却不是这个样子了。明代商业社会极其发达,流动在商业之上的白银到底有多少,即便后世也不大清楚,有人说七八亿两。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大明朝廷并没有在这其中得到半点好处。
    所以朱祁镇本意并没有梳理城市税收的意思,但是于谦已经做了。心中自然有心发扬广大。
    不过,这话却不能对于谦说。
    于谦未必觉得其中意义重大。
    朱祁镇说道:“朕自然知道,不过这数万两用于养吏应该还有剩余吧。”
    于谦说道:“剩余的赋税,臣已经有了用处。”随即于谦将这些钱的用途一一说明。主要用在修建下水道上。
    似乎这一场北京城内涝,给于谦很多教训。
    朱祁镇心中一叹,心中暗道:“似乎,谁都怕我乱花钱。我是那种乱花钱的人吗?”
    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杨士奇,乃至于于谦都似乎都是这样想的。
    如果不是太皇太后觉得力不从心。内库三千多万两白银,决计不会交到朱祁镇手中的,杨士奇也是如此,对朱祁镇想要的在计划外的开支,都在极力压缩。
    就好像是脑门上写得“勤俭持家”四个字的老管家一般。
    连于谦也是如此。
    朱祁镇说道:“而今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朕帮忙吗?”
    于谦说道:“借陛下龙威,一切顺利。”
    鬼知道,于谦所说的一切顺利之后,有多少暗地里的争斗。
    如果不是英国公张辅带头,将他家的房课给交了,下面的勋贵们,能老老实实的才怪。这也是于谦在房课上减轻。不敢多征收。
    这也是一种妥协,毕竟在房课上,估价低于二十两的房产是免征的,与契税缴纳标准一样。
    更不要说香税了。
    要知道京城寺庙背后的大佬,不是别人,就是北京城之中宦官。
    这些宦官没有子嗣,都将希望寄予来世,大多虔心佛法,不过即便宦官之中大佬,王振在朱祁镇面前,也不敢炸毛。
    但是有些人,朱祁镇却没有办法。
    不是别人,就是后宫的太皇太后与皇太后。
    所谓的香税,就是各寺庙的香火钱纳税。对于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倒是深明大义,不为所动。
    孙太后却觉得皇帝所做的有些过了。
    但是孙太后毕竟不是太皇太后,仅仅在朱祁镇前面唠叨几句,朱祁镇一低头一认错,这事情就过去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