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绛色大宋 > 第三二零节 勤俭节约好新郎

绛色大宋 第三二零节 勤俭节约好新郎(1/2)

    这时,韩府的门开了。

    先是一群杂役抬着几个筐,然后是几只木桶出来。

    筐内装的是饭团,桶里是豆粥,小桶里是腌菜。

    每人发一大一小两个碗,然后两只饭团子。

    这时,有人留意到:“徐半湖怎么没见到?”

    徐半湖,并不是名半湖,这是一个雅号,他的行钱势力范围,可以控制半个西湖,所以叫徐半湖。他上面的钱人多有达官贵族,也与官府有几分关系。

    又有人说了:“怕是,已经成了徐阿湖了。”

    瞬间,没有人敢接话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徐半湖势力大,路子野,脸面宽,这样的人是行钱中的大人物。估计是胆子够胆,想挑战一下壕横号的江湖地位,怕是人已经给沉入西湖了。

    却在这时,从韩府侧门走出两个人。

    这两个人可进了是临安府下层人眼中大大有名气的人物。

    站在右侧落后半步的自然是行钱圈子里大名鼎鼎的徐半湖,非但没有被人沉入西湖,此时反而红光满面。

    而走在前面半步的,则是新晋临安下层当红人物。

    花小官人,花小掌柜。

    因为花二没娶妻呢,所以是小官人,听闻他已经是媒婆眼中的临安当红小生了。

    花二走出侧门后并没有再往前一步。

    别说花二以前是花满楼一个区区跑堂的小二,只说当下,这小官人的称呼却是实质名归。

    站在门口,花二的语气中还有一丝的高傲:“回去多读书,若非看在你识字的份上,这道门你也进不来。每天晚上到白云坊技匠学堂点卯这是少君的恩典,在钱这事上,他们怕是连路都不会走,而你勉强就会爬几步。去吧,把少君的事办好了。”

    “是,是,有劳花掌柜亲自送小的出门,小的一定把每个字都记在心里。若有一日小的发达了,一定不会忘记花掌柜提携之恩。”

    花二摆了摆手,转身回去。

    徐半湖已经快四十岁了,见花二回身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半夜临安府的捕快到他家里,把他提到韩府的时候,他吓的差一点尿的裤子,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真是又惊又喜,又暗自后怕。

    看花二的身影消失,徐半湖才恢复到平日的神情,伸手一指以前跟着自已的几个亲信:“都过来。”

    然后才看了一眼另外几个在临安府行钱圈子和自已身份差不多的人,一拱手:“稍候。”

    另几位也拱手回礼。

    这不是看人下菜,而是大宋这个时代有着严格到变态的社会等级阶层。

    花二是掌柜,又是壕横号的契工。

    就凭这身份,也是商圈中有头有脸的人,比不得大掌柜,却因为壕横号也增几分面子。

    行钱算什么。

    可能比农户有钱,但进了衙门,他们是站在农户身后的。

    几人围在徐半湖近前:“把子,没事吧。”

    徐半湖摇了摇头:“没事,韩家还给了一份营生,若好好干能有三毫利。”

    “三毫?”当下就有人懵了,他们以前可是能吃到三成至四成利的,要知道养活这么多跑腿的行钱,不说别的,每天光粮食就要几担,好几斤盐。

    改善一下伙食,就是几十吊钱。

    徐半湖一点也不吃惊自已手下亲信这反应,刚开始他也是这样的。

    徐半湖一指那边:“话说,一个饭团给你一半,还是那筐里的饭团给你半成,你要那个?”

    “自然是要筐里的,筐里的半成怎么也有好几个饭团的。”

    “看来还不傻。或是韩府厨房里让你随意拿,取一毫呢?”

    “那……”好几个人盘算了半天:“那也有好几筐。”

    “你自已选。”说完这话,徐半湖双手抱胸不说话了,能作行钱,能作到行钱这行的头领的,能带上百号人吃饭的,不说识多少字,至少是会算账的,基本的账目是绝对不会出差,而且算起利滚利来,这些人是高手。

    当下有人就懂了:“那把子的意思是,这盘口够大?”

    “不大,看看花二。”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十几天前的花二,全部的存款也就是半只酒坛的钱,前几天有人看到花二去买了几口大箱子,就是专门用来装钱的箱子。

    “把子,你说怎么办,咱听你的。”

    徐半湖点了点头,指了指院内那堆成小山的麻布包:“去分了,少君有吩咐,这全临安城的人,有一个算一个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