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就是个垃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就是个垃圾!(1/2)

    包拯作为三司使,他要操心的事情很多,青苗贷的执行大部分是王安石在操盘。

    所以欧阳辩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青苗贷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优劣势。

    不得不说,民间商业组织参与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创举。

    因为有几家钱庄参与,又有官府作为监督,放贷的工作人员执行非常谨慎,面对的客户是真切需要贷款进行复耕的农民,也不敢私下提高利息,倒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在官府的雷霆打击下,用巨额罚款震慑了其他的钱庄。

    宋朝的言官是有业绩要求的,新上任的言官,若是百日之内没有弹劾,就会被撤任。

    也有言官拿着放大镜盯着青苗贷,但着实没有发现有什么违规的做法,只能用官不与民争利的说法抨击,但这等抨击不痛不痒,根本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是这种说法不重要,而是大部分的士大夫在农业银行之中有股份,根本就不愿意对此有所反应而已。

    包拯对此心知肚明,不由得对欧阳辩心生敬佩。

    欧阳辩对此并不觉得有多自豪。

    这些不过是历史的教训罢了,涉及的也不过是最不痛不痒的东西。

    如果现在要拿官制和兵制动手,怕是文彦博和富弼他们都得被轰下台。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就是这么夭折的么。

    但无论怎么说,这终究是一次有意义且成功的尝试,这给欧阳辩不少的信心。

    时间进入秋季,农民的秋收在即,根据各处汇报,大灾之后的第一次秋收应该会是一次大丰收。

    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在没有化肥的的情况下,大水会给贫瘠的土地带来很多的养分,这一年的丰收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三司使越发的忙碌起来了。

    歉收是大问题,然而丰收也是问题。

    谷贱伤农是每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

    三司使在得知今年大丰收的情况下,立即安排官方收购粮食,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库里的钱不够,包拯为此头痛不已,幸好王安石提醒,让三司使找农业银行借贷。

    这也算是一个大的创举。

    这对于农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大的突破,农业银行也因此开放对官方和民间的其他类型的借贷。

    如今的地方官府大多是在破产经营,对于资金的渴望简直是没有底线的,一般的钱庄对于官府的借贷是避而远之的,因为他们都看得出来官府是很难换的上的,关键是,如果官府违约,他们并不敢提起诉讼。

    但农业银行并不怕,他们有这个底气,他们借贷的条件是地方政府拿土地或者盐税来抵押,届时还不上贷款,就直接拿盐税来还就好了。

    这让农业银行有更大的底气去收纳民间的存款。

    更大的突破来之官方机构,大宋是个很奇怪的过度。

    国库里没钱,地方州县也没钱,但一些机构却很有钱。

    比如说都水监、军器监、律学、武学、国子监这些机构,却有大量的资金苦于没有投资的地方。

    他们见到农业银行的利息之后,纷纷将大量的资金投放道农业银行来吃利息,这让农业银行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怪兽!

    这些资金可都是现金流,平日里沉没在钱库里或者埋在地底下不见天日,以至于民间很富有,市面上却极其缺乏铜钱的诡异局面。

    之所以有这种状况,是因为存在家里不用保管费,存在钱庄里却每年都要付出一大笔的保管费,还不如就存在家里生锈呢,不然一大笔钱,存个几十年就全归钱庄所有,这种事情傻子才会干呢。

    现在有农业银行这个异类,当然要拿出来存着,既不用花大力气保管,还可以挣到不少的利息,这样的好事谁不干谁是傻子。

    所以形成的良性循环是,农业银行通过对官府和商人的放贷,让世面的铜钱多了起来,有了铜钱的流通,商业也越加的繁荣起来。

    包拯对此很乐观,他预测秋收完成之后,贷出去的青苗贷收回来,产生的海量利息,以及今年西湖城建设给开封府带来的税收,以及市面上活跃的经济带来的税收,嘉佑二年大宋朝会过上一个大肥年了!

    而这,全部来源于欧阳辩!

    西湖城、青苗贷、以及农业银行,全部都来之欧阳辩!

    正是因为欧阳辩,大宋朝的嘉佑一年才有惊无险的度过。

    欧阳辩善于理财之名也在诸多高级官员之间流传,尤其是文彦博、富弼、韩琦这些人的耳中流转。

    秋天的到来,欧阳辩更加忙碌起来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