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重生郑经奋斗记 > 第五章 接受清廷招抚

重生郑经奋斗记 第五章 接受清廷招抚(1/3)

十二月二十九日,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平镇,两百多艘船密密麻麻的停泊于安平镇外的海面上,其中有二十艘是高达四层的三桅炮船,郑经就站在其中一艘三桅炮船上,船长20丈,布置有红衣大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红衣大炮的威力自不必说,可以发射27斤以上的实力弹八里远,千斤佛郎机可以发射24斤的实力弹四五里远,三桅炮船的火力之凶猛,即使跟荷兰人的战船相比也毫不逊色。

看着不远处原来一片繁华的安平镇已经变成废墟,郑经心想清为了对付郑氏,真是不择手段,宁可用迁界禁海的政策,把沿海地区变成废墟也在所不惜。

周全斌、黄廷、陈永华、冯锡范和陈辉站在郑经身后都沉默不语,洪旭和郑泰没有跟来,其中洪旭留守厦门,郑泰返回金门,这次接清皇帝诏书的地方又安排在晋江县安平镇,让他们想起先王不愿剃发接清皇帝诏书的事情,没想到到头来这发终究还是得剃,只希望藩主的预言准确,他们将来还有机会重新蓄发。

为了等下跪接清皇帝的诏书,郑经已经剃发了,他让理发匠把脑袋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后脑勺中心的头发,其状宛如金钱,头发则结辫下垂,形如鼠尾,就是后世俗称金钱鼠尾辫。

郑经用铜镜看过理发匠帮他剃的这个发型后,恶心得直接吐了,可是形式所迫,现在只能委屈就全了,为了不让部属看到,他不得不戴了一个黑纱翼善冠,这种冠明朝皇帝、太子、亲王和皇室成员都能戴,他戴也不算违制。

“藩主,斥候回报,安平镇周围没有清军。”周全斌得到一个军官的报告后,走到郑经旁边,说道。

“好,那就让士兵们上岸列了吧。”郑经转头跟周全斌,说道。

“是,藩主。”周全斌答应一声,转身让旗语兵挥舞令旗,让快哨船的士兵们先登岸。

为了以防万一,郑经这次足足带了十个镇的士兵,一万二千人过来,其中有两镇是大名鼎鼎的铁人军,虽然铁人军在南京城下损失惨重,不过郑成功后来又全部补充了,等下如果清军变卦翻脸,大不了撕杀一场。

八十艘快哨船来回跑了七八趟,才把郑军陆上部队全部送上岸,为了防止清军的骑兵突击,郑军在安平镇两侧布置了大量的拒马、铁蒺藜和绊马索。

郑军刚刚布置列阵完毕,郑经就看到远处扬起一大片灰尘,传来“哒哒”的马蹄声,明显是有一大队骑兵正在赶过来。

估计是为了避嫌,骑兵队伍走到离安平镇两公里处,停了下来,灰尘慢慢散去,露出一大队穿着正黄色八旗铠甲的骑兵,看骑兵数量大概有六千人左右,数量不算多也不少。

“是汉军正黄旗的骑兵,耿继茂来了。”站在东山书院废墟前一小山坡上面的郑经转头跟站在他旁边的陈永华,说道。

“是的,藩主,估计李率泰也来了。”陈永华说道。

“这么重要的事,他们当然都要来。”郑经说道,他想了一下,转头跟冯锡范说道:“希范,派人过去,让他们过来宣诏。”

“是,藩主。”冯锡范答应一声,走下小山坡安排人去了。

这一次宣诏的地方还是安排在安平镇的东山书院,上一次郑成功和清谈判时,清廷的使者就是在东山书院准备宣读招抚诏书的,不过郑成功没剃发,不是大清臣子,清使不愿意宣读诏书,双方就这么谈崩了。

一名郑军的骑兵上前上喊话之后,三名骑着马,穿着长袍马褂官服的清文官脱离大部队,进入安平镇。

队伍走近东山书院后,郑经看到清为首文官官服的补子上绣着一只仙鹤,这代表此人是一品文官,在福建的一品文官只有闽浙总督李率泰,他的级别是从一品,对明史有一些研究的郑经记得他是原来明朝游击将军李永芳的次子,其实是个汉人。

“唉,这里的人其实都是汉人。”郑经在心里感概道,我们汉人还是太喜欢内斗了,不然满人哪有入主中原的机会。

看到李率泰等人骑马走近东山书院,郑经领着众人走下小山坡,走进东山书院,书院虽然荒废了很久,不过郑军士兵刚刚把这里打扫了一遍,书院里明显比外面干净多了。

“希范,让侍卫镇的士兵都出去。”郑经看到书院里布满郑军侍卫镇的士兵,赶紧让统领侍卫镇的冯锡范把人都叫出去,他要跪接清皇帝的诏书了,不希望被士兵们看到。

“是,藩主。”冯锡范答应一声,赶紧转过身去给士兵们下命令。

等李率泰领着两名随从走进东山书院时,书院里只剩下郑经和周全斌四人了,李率泰捧着一个黄色的锦盒,他的两名随从分别捧着清的顶戴、衣服和印玺。

“王爷,接天子诏书要剃发才能接。”李率泰捧着一个黄色的锦盒,走到郑经面前,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

“本藩已经剃发了,请李总督宣诏吧。”郑经把戴在头上的黑纱翼善冠拿开,露出了他的金钱鼠尾辫。

“好。”李率泰打开黄色的锦盒,从里面拿出一个有七种颜色的卷轴,说道:“郑经接旨。”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