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唐:开局镇守长安城99天 > 第三章 潼关未传平安火,长安夜半..

大唐:开局镇守长安城99天 第三章 潼关未传平安火,长安夜半..(1/2)

缓缓消化着原身的记忆,李欢有些感慨。

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大唐天宝十五年,按后世的时间算今天便是六月十二日,距离安史之乱发生已经七个月。

河南河北相继沦陷,若非朔方军郭子仪李光弼早知安禄山狼子野心,暗中准备多年,恐怕老李家的发家地太原也被端了。

封常清自请圣命前往东都洛阳招募士卒,扬言十日之内生擒安禄山,五万新军都是本地市井子弟,结局可想而知,完全不是久经战阵的边军对手,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诛尽宵小天策义,长枪独守大唐魂。

东都之狼天策府精锐骑兵驰援,刚到马匹就被人下毒,只能弃枪下马步战,手持不擅长的陌刀,刀锋所指之处人马俱碎,然寡不敌众,女将宣威将军曹雪阳下落不明。

封常清被贬为白衣与接任的安西四镇节度使,横行中亚的名将高仙芝率领最后的二十万关中正规部队退守潼关。

只要长安东大门潼关不丢,郭子仪李光弼汇合常山颜杲卿平原颜真卿二人兵逼安禄山范阳老巢,各路勤王军队也在不断集结,叛军已经陷入进退两难之际。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一手将大唐带向繁荣盛世的帝王似乎是老糊涂了,又或是急于找个丢失洛阳过错的替死鬼,居然偏听监军太监边令诚的诬告,认为二人死守不出是想要拥兵自重,勾结叛军。

封常清被边令诚当场斩首,高仙芝辩解不得,手下官兵虽喊冤不止亦无作用,最终只能西跪长安,闭目泪流不止,随即拔剑自刎以表忠义。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思牧马,不敢过临洮。

打得吐蕃节节败退功勋彪炳的老将哥舒翰挂帅出征。

年逾古稀中风偏瘫的哥舒翰联合郭子仪李光弼上书死守潼关,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李隆基不准,死命即刻出关决战。

可怜哥舒翰一世英名,连李白都是小迷弟,最终却落了个晚节不保。

潼关部队派系复杂不听号令,哥舒翰年老体衰临阵指挥只能交给手下人,导致轻敌冒进,二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最终只逃回8000余人。

哥舒翰退出潼关想要收拢残兵继续抵抗,没跑两天就被手下吐蕃番将绑了投降安禄山去了。

哥舒翰一向看不起安禄山,两人之间更是势如水火,结果哥舒翰却是从榻上滚下来抓着安禄山的裤脚求饶,说自己往日不识真龙天子。

真是可笑可悲可叹。

几日前潼关就不再传来平安火了,往日热闹非凡,歌舞升平的长安也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暗流汹涌。

李欢默然无语,这个华夏历史上最强盛开放,万邦来朝的朝代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整个民族从此开始走向保守,世间多了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多了闭关锁国思维,多了百年屈辱。

这些暂且不提,恼火的是系统这主线任务的难度。

这长安城怎么守得住啊!

长安人口近百万,城池庞大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40公里,足有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大小,防守压力倍增,城中汉胡杂居,鱼目混珠,情况复杂。

于谦于少保能守住长安城是因为人家师出有名,土木堡事变前就是兵部侍郎,拥立景泰帝后更有太后和皇帝支持,提拔为兵部尚书。

北京城周边二十万勤王军队是实打实的,加之也先只有四万骑兵,善于野战,不善攻城。

再则长安四塞之地,建城之时根本就没有把防卫作用作为主要属性考虑,北京城则不一样是专门为天子守国门设计的堡垒,固若金汤。

自己一介区区的新安驸马,挂着虚衔的左千牛卫大将军,手上并无兵权,也无声望,就是个长得帅的保安队长,就这还是李隆基对原身的补偿。

新安公主李萱,从小聪明伶俐,不爱红装爱武装,喜欢舞枪弄棒,长成之后更是组建了200人的娘子军,日夜操练,蹴鞠,打马球。

李隆基虽然毫不在意,还夸其有平阳公主李秀宁的风范,可也经不住御史的连番参奏,只好在李萱十六岁那年找了个看着顺眼的进士赐婚,想着嫁人之后的李萱能够有所收敛。

这一找就找上了年方十八刚中进士的原身,李欢字平安,算起来还算是李家的远方分支,只是早就落寞了。

原身父母早逝,在族人的扶持之下寒窗苦读,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可谓是天才少年,眼看就要辉煌腾达,一展宏图。

结果这兄弟似乎是馋上了人家新安公主的身子,还真没拒绝,要知道唐朝公主的跋扈和嚣张可是让一众士人避如蛇蝎的。

哦,还有唐朝前期公主们的“开放”,娶了公主的没大背景的几乎都成了绿帽子王。

结果新婚两年的李欢连人家衣角都没碰到,心情苦闷出去喝花酒还被打了个半死。

同年进士实在是看不过去,上奏李隆基,李隆基也不好处理,只能申斥了一番李萱,罚俸一年,还给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