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女生 > 风落松梢 > 第一卷 第一章 千里江山图

风落松梢 第一卷 第一章 千里江山图

庙堂之高,高不可及,江湖之远,远不可循。

有人说,远离官府的地方,就是江湖。不管朝堂之上如何的翻云覆雨,江湖,依旧是江湖。

可是四方各地,又有哪一处,能够如此容易地“远离朝堂”?

大宋,年仅二十四岁的哲宗病逝,在位十五年,因无有太子,传位其弟徽宗。那时的天下,本尽皆太平,四方无事。

可徽宗即位,崇宁尚是元年,朝堂之上便起了争斗,有了左相大人以一君子对众小人的奇谈。左相叫做韩忠彦,本人虽是纯诚端亮,却因自身怯懦,而被打着绍述神宗改革名号的大臣群起而攻,终贬任大名府知府。自此蔡京替之,升置左相之位,独相三年之久。

政和三年,宫廷画院和园林应奉局相继建成,藏书鉴画、访花问石在中原开始盛行,奢靡之风骤起。

那是花石纲流毒的伊始,并不乏官员上书直谏,明言弊端,称再这样下去必定是礼崩乐坏,可是徽宗却油盐不进,转头降下旨,派人严查数年的书奏,尤其是其中有谏议“废花石纲,撤宫廷画院”的,更是半分不得姑息。百官遭难,领头的官员——年轻有为武信军节度使赵有奕也因此被贬至千里之外的夔州路,任嘉定府知府。

同年,当朝太子太傅骆文忠抱恙在家,却忽然遭其二女儿下毒,不治而亡,此事上达天听之后,龙颜大怒,当日便下令把恶女腰斩于东市,又可怜骆文忠一家老小,便让其胞弟骆文义减三等袭其爵位,任中书舍人,赐婚其长女与尚书郎卢大人的嫡子,其孀妻李氏亦改嫁。

崇宁五年,徽宗的长兄——神宗九子赵佖,忽然无疾而薨,辍视朝七日之后,被封了吴王。祸不单行,吴王死后,其独子次月便在西蜀失踪,无人知其去向……

这都是史册上写的。

或说史册之上,本就是这么杂乱无章,反正整日操心油盐柴米的寻常百姓大字也不识几个,自然看不大明白。

这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更是没有人知晓,因为知道的人,早就不在了。

你要是知道,便是性命堪忧。

******

又有人说说,朝堂上的一动一向,必然都有江湖的暗流穿杂其间。

可是既然是暗流,又有哪个明眼人能够看得透彻?

人们都知道的是,当年骆文忠太傅被毒害之前,曾将私藏的一幅敷彩的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献给了徽宗,落款有希孟二字,指代的便是徽宗当时极为推崇的十八岁天才画师王希孟。

据说,这个王希孟不过是宫中的一个小学徒,得徽宗亲自教导,在宫中用半年时间画完了这幅长卷:卷中,描的是南方水色,绘的是北方山景,飞湍瀑流,亭台水榭,寺院庄观,乡村野市……应有尽有。五丈工笔,气势恢宏,又用昂贵的石青石绿重重叠叠敷上了重彩,无一笔懈怠。

没有人想过,这幅本就作于宫中的绢本巨作,又怎么会在骆文忠手里?为什么由他来先给徽宗?而徽宗为什么又转手就把这幅将要名垂千古的画卷赐给了蔡京?

蔡京自己大概也没想过,拿到了画卷,当日便在卷后盖上了自己的收藏印铃,题跋道: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有此图。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咦,十八岁。

仅仅十八岁。不知十八岁时候的“天下士”又都在何处浑浑度日……

可是,话说转来,这位天才十八岁就名扬天下,在史书上却并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当年画卷被赐予蔡京后,这位年轻的画家,也便再也没有了音讯。

有人推测,他定是在画完这幅画卷不久后就去世了,就像唐时未冠而仕的王勃,刚刚写下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未及而立之年,就南海的风浪之中送了性命。

天妒英才,实在可惜……

可是天下英才多了去了,没了这一个两个,又有谁会拔树寻根,没完没了地追究下去?

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有没有谁曾想过,这《千里江山图》山图上,为何会只落有“希孟”二字?希孟此人,就真的姓王吗?

没有人会再刨根问底了。

但,若是王希孟自己呢?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