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一一八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一一八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1/2)

    赵曦绝没有跟韩绛打招呼,这个没必要。

    国朝自开国,还未有武臣做帅的先例,所以,韩绛此时反驳并不意外。即便韩绛沉默,其他的言官和朝臣也一样会驳斥庞籍提议。

    可要说这时候让朝堂那个文官出征……怕是没人敢接茬。

    就看看广南西路那些弃城而逃的文臣吧……

    “陛下,狄汉臣于贱薄之身,因战功擢升,若配以文臣,令出不一,于广南之战局无益。”

    这是事实,赵曦很赞同庞籍的说法。国朝文武是怎样的状态,大家都清楚。远征广南,文武同为帅……或许起初为改变乱局会有一时的和谐,可只要稍有改观,争端必将出现,也同样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国朝的现状必将导致的结果。

    “武人专任,自太祖开国未尝有先例。陛下,如今广南糜烂,不可专信武人,一旦生变,恐一发不可收拾。”

    这谁呀?跟狄青有仇吗?至于这般恶毒的揣度吗?不过赵曦好像就等这些话了。

    老爹什么性子他清楚,最容易受臣工们影响,耳根软,谁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这也就造成了他左右摇摆不定。

    “吾愿协作狄帅远征广南!”

    这……赵曦的这一声,不仅仅是那些还准备反驳庞籍的人愣了,连庞籍也愣了,赵祯更是呆的说不出话来。

    太子欲出征?开什么玩笑!

    “殿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庞籍还愣着,韩绛先阻止了。

    “殿下,战事凶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汝千金之躯岂可涉战场险地?”

    “曦儿……此事莫提!”

    老爹也出声了,甚至不顾这是朝堂,直接喊家里人的称呼了。

    “有何不可?为何不可?陛下,诸位臣工,曦出此言并非莽撞。不说太祖开国,太宗御驾亲征,灭北汉挫大辽也可不提。”

    “自说祖父,因御驾亲征于澶渊,方换来北疆几十年和平,也方有当朝二十年不言兵事之现状。”

    “然,国朝专心内治,不言战事,致东南宵小之辈猖狂。如今,朝堂委任狄汉臣为帅,又恐武人之乱。故,吾以为,吾随狄帅南下是为良策。”

    对于大宋如今乃至将来的状况,赵曦很清楚,这些年在心底对于如何改变也有些想法。

    从军备而言,他知道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可他的有对现时战场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改变。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战事,也好不容易在朝堂有了纷争,这机会,他是绝对要拿下的。

    “殿下所言,太宗与先皇之举,皆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边陲小民,尚不到御驾亲征的地步。”

    这国朝的朝堂还真是没忌讳,连所谓御驾亲征为形势所迫都敢说,就差直明是被逼的了。

    “韩中丞所言极是,尚不到御驾亲征之地步,故,吾作为太子,此事出征恰如其分。”

    赵曦很少当堂与人辩论过,或者说从懂事开始,就一直是温文尔雅的,文质彬彬的,很温和,很亲和的太子。

    最起码在朝臣心里是这样的。

    “殿下,汝之安危关乎国朝传承,乃国祚大事。此去广南,虽有狄汉臣为帅,凶险依然。”

    “抛却战时凶险,广南自古为瘴疠之地,北人往彼,因时疫损命者数不胜数。殿下此举有失思虑,实乃冒失之举。”

    “汝所言太宗、先皇征讨外虏者,皆是禁军皆出,举国朝之力而战事。如今,汝可是想弃西北而不顾,专为广南?”

    不得不说,庞籍和文彦博这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说烟瘴之地,一个说前事不可鉴。

    “先生、文相公,如今国朝赵姓,即为我赵宋天下。守疆护国自有将士军卒,西军乃北人,不怨万里之遥,远赴南疆,不畏瘴疠,吾岂可退怯?”

    “国朝传承不必言。如今陛下壮年,吾有子嗣已三岁,别说无须担忧闪失,即便有,也无传承之忧。”

    “国朝与大辽、大夏征战多年,未尝有主帅殉国者。吾今配合狄帅出征,也不该有不幸之忧。”

    “爹爹,孩儿恳请爹爹允许孩儿出征。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方有天下。国朝为赵宋,国即是家,家也是国。”

    “将士军卒可离家为国,吾此行争先也是应有之义。”

    不就是戴帽子喊口号嘛?这个赵曦在行。

    赵祯本就拙于言,被儿子这么白呼,还真就无话可说。家国天下,这个归纳很好……就是让曦儿出征,这事真的不合适。

    任谁都看得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