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魔盘大唐 > 第235章 李太白山中遇仙

魔盘大唐 第235章 李太白山中遇仙(1/3)

    又过了三日,大家没等来吕夷简,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李青莲。

    李青莲从西北走了一遭,一举从文宗突破到了文尊,只见他身穿一袭白衣,踩着飞剑御空飞行,雄姿英发,颇有几分剑仙的风采,引得青楼上的小娘子们一阵尖叫,甚至有几个青涩的小菇凉当即晕了过去。

    祸害未成年小姑娘,何其无耻?

    飞到都督府,李白才下了飞剑。

    “哈哈哈,小弟来晚了,诸位兄台多多包涵!”

    瞧着他得意的模样,王维暗暗气恼,众人拖着一直不肯过江,其实也有等李白的缘故。

    此次‘七剑下天山’主要作诗的人有四个,杜甫、张说,以及李白,还有一个擅长抄诗的王某人。

    四人中,老杜喜欢炼字,讲究将每一个字词、典故、音韵等都炼到极致,‘语不惊人死不休’,便是他的追求。

    张说是一个政客多于一个文人,他更擅长处理政事,写诗作文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不能强求他在短时间作出一首好诗。

    王某人擅长抄诗,要是出题应景,他弹指十首,若是不应景,拆开脑瓜也没有诗。

    因此此次南国之行主要的生力军就是李白,他擅长做快诗,喝了酒就能即兴表演。

    宋国人才济济,一个苏轼就几人喝一壶了,更别说欧阳修、柳永、晏殊...

    没有李白,他们真应付不来!

    好在,李白到了!

    “李青莲,我等以为你怯战,临阵脱逃,没想到你还敢来。”

    “哈哈,我李青莲怎会怯战,只是有事耽搁了。”

    “何事?”

    “哈哈,且容我喝杯酒,有事慢慢地说。”

    ......

    都督府,畅春园中。

    李白痛快地饮了一壶好酒,挥袖抹了嘴巴后,开始讲起了迟到的原因。

    两个月前,西北妖祸将将平息,李白才从战场上下来,便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念及他在西北的战功,前过既往不咎,朝廷以正五品国子博士之职授予他,命他即日启程,加入唐国和亲使团。

    国子博士,国子监的教授,职位清贵,有才能者方能担当。

    李白没有拒绝,告别了高适岑参等人,一路向南。

    一天,他飞过沙洲,经过一个模样像是葫芦的大山时,忽然听到有隐士在深山中歌咏,歌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听着听着,他入了迷,忽然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毫无意义,现在不远万里从西北飞向东南,也毫无意义,正如歌中所唱,‘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反正万事皆空,忙亦空,闲也空,富也空,穷也空,活着是空,死了是空,万事皆空,空空如也!

    既然如此,何必执迷不悟?

    没有必要了!

    李白顿悟了,他放下一切,下了云头,走进了葫芦山上,空中唱着那首歌,仿佛一个化外之人。

    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不知在山中浪荡了多少时日,忽然有一天,他遇到了那个唱歌的隐士。

    那隐士衣着破烂,却仙风道骨,姿态不俗。

    隐士见了他,劈头盖脸地问:“你在这里做什么?”

    李白反问,“先生在此处做什么?”

    隐士指着山说,“这山是我的山!”

    又指着脚下的山道,“这道是我的道,我自行我道,我在修道。”

    李白道:“我也在修我的道!”

    隐士摇头,“这里不是你的山,不是你的道,你走我的道,是走不通,还是尽早下山去吧!”

    “先生,我尚未走,你怎知道我走不了你的道?”

    李白指山问道。

    隐士指着心,“我的山在我的心里,我的道在我的脚下。我越走越明白,越走越远,你却越走越糊涂。你在此间转了十多天,却一直原地踏步,不是误入歧途吗?”

    李白闻言,转身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记得自己走了许久,走过不少地方,可一转眼,居然还在原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