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同人 > 从秦时开始 > 第十二章 旷修

从秦时开始 第十二章 旷修(1/2)

会稽郡,吴会。

倒春寒时节的夜半江畔,烟笼寒水,千草霜结。江面苍茫广阔,淡月西斜,只余下几盏渔火停泊岸边在寒风中闪烁。水上人家都睡了,江水悠悠带走了他们的忧愁,雾有些浓,打湿了船舶甲板,慢慢浸透进了船舱,让青阳感到一阵寒意。

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青阳是被它和冷风惊醒的。

醒来的船舱中,一灯如豆,除了青阳之外,再无他人,显然,这是一艘孤舟。

横塘,夜色正浓,江水苍苍,荡漾着时隐时现破碎的银光,青阳望眼江水呆立半晌,脑中忍不住想起了那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只可惜,此刻这里尚没有‘寒山寺’,唐人张继更没有在此写下枫桥夜泊,姑苏之名更未曾流传千年,甚至连那因为张继一首诗而名传天下的‘枫桥’也廖无痕迹。

他终究是未曾在墨家机关城久留,哪怕荆轲、六指黑侠都曾挽留过他,邀请他加入墨家,然而,到最后,青阳还是一一拒绝了。

先不说他哪怕‘离家出走’了,和那一家的关系还未曾断绝,墨家,那种兼爱非攻的理念,本身就很难得到他的认同。

所以,最终他终究还是离开了墨家机关城。

而后,也未曾再回到最初的荒山之上,倒是在这天下漫无目的游历了起来。

江水潺潺流淌,不知奔向何方,此时的吴会姑苏虽没有后世那种江南水乡婉约之感,但因为曾经吴越的缘故,哪怕吴越覆灭后,被楚国吞并,变成了楚国的会稽郡,依稀间,还是可以见得几分风流意味。

小舟飘荡在江面之上,不时之间,还能见得灯火通明的画船行过,其上头戴纶巾的士子拥着美人儿饮酒欢笑,丝竹悠悠之声间杂着这江南之地独有的吴侬软语回荡在江面之上。

琴声亮丽而悠扬,隐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在江面上蔓延开来,穿过两岸低伏的芦苇与黝黑江堤,绕进了吴会城内粉墙黛瓦和园林巷弄,悠悠荡荡,不见停歇。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前尘往事终究已是过往云烟,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在深秋夜半时能听到如此豪放不羁,佯狂之态的琴声实属难得,青阳不禁站直身子,立在船头,向着琴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他屏气凝神静听飘荡在江水上的琴音,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犹如画中的水墨烟云,且实且虚,随风缭绕而来,款款而去。

随着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和其下方伴随的固定低音,琴曲涌现高、潮。而后转至低音,犹如渔夫醉后初醒,鼓棹缓缓前行的平淡。

琴声渐近,青阳抬头见瑟瑟江水明月中,与自己一般无二的一艘孤舟,几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离开江堤,遡游而来。

琴声,就是从其上传来的。

顿了顿,青阳忽而一笑,一手捞起放在小舟之上的青竹篙,探入水中,划着小舟,便向着琴声传来的孤舟而去。

渐行渐近,随着距离的拉近,孤舟之上的一应物事,也是一览无遗了起来。

但见孤舟船头,一名头发披散,放荡不羁的男子盘膝而坐,膝上放着一张古琴。船舱顶部,还有几只五颜六色的雀儿驻足,本应随着黑夜安息的雀儿,因为这美妙的琴音,竟是一反常态,昼夜起伏,落而聆听。

此等琴艺,当真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

莫名的,青阳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恐怕,普天之下,也只有此人,才能奏出如此动听的琴音吧。

他操纵着小舟驶近,看着孤舟船头的身影,声音清朗,拱手道:“可是旷修先生当面?”

船头,头发披散的男子一曲奏罢,正欲收起古琴,忽而,清朗的声音从一旁传来,他不禁转头看去,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江面之上,皎洁的月光洒下,小舟驶来,舟头之上,少年青衣如洗,尽显年少风流。

男子微微一怔,随即也是发出一声清笑,开口道:“你如何断定我就是旷修?要知道,这天下琴师可是数不胜数的。”

青阳开口道:“天下琴师虽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是旷修先生。更何况,我也只是随口一猜而已,即便猜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男子一怔,随即径直承认道:“不曾想我旷修在这里,还能碰到公子这等妙人。”

“果然是旷修先生!”青阳开口,当即也没有犹豫,操纵着小舟,来到旷修舟船之旁,静距离看向旷修,开口道:“能在这深夜时分,有兴听得旷修先生一曲,青阳当真是三生有幸!”

“不,应该是旷修有幸罢了!”

旷修看着青阳笑道:“本以为一曲奏罢,只能将其付诸于江水、明月,不想,还有公子这等听客,旷修这一曲,倒也不算白奏了。”

旷修虽是在笑,但莫名的,青阳从他那句‘付诸于江水、明月’中听出了几分寂寥之意,再联系到原著中此人寥寥无几的登场,那高山流水的一曲绝唱。

青阳不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