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1629 > 第三百四十二章:湖平风静,暗藏危机

大明1629 第三百四十二章:湖平风静,暗藏危机(1/2)

    第三百四十二章:湖平风静,暗藏危机

    但是孙承宗却还没有说完,接下来的话,更加让整个朝堂震惊。 (.  . )

    “我军于二十六日遭遇奴酋阿济格所部镶红旗…”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萧亦督军三万,以永安军为前锋,与阿济格所部镶红旗与汉军数万发生激战。

    与此同时,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三将率万余班军由大凌河城内冲出,欲突破围困。

    “游击将军萧亦与永安军士卒狂呼酣战,游击将军孟西平亦是身先士卒,率家丁队死战不退…”

    两方杀的昏天黑地,炮铳的轰鸣声一刻不停,喊杀声更是持续了一整日才逐渐消退。

    两军血水汇聚成潺潺小溪,凌河与长山两地方圆十里尸横遍野,最终以明军大胜,后金从大凌河撤兵而告终。

    ‘长山之战’与‘大凌河城之战’,后来被统一称为“凌河大捷”。

    看着朝臣目瞪口呆的样子,孙承宗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此为凌河大捷,我军两战两捷,共斩首后金两千八百余级,汉军、蒙古军等无计,缴获重挑刀一千四百余柄,重甲一千二百余顶副…壮硕马匹八百余匹…”

    “这,这可是真的?”

    “…督师所言,哪还会有假?”

    “这…这简直太过震撼…”

    孙承宗报奏战损与得失,还未说完,但听到这里的朝臣已经按捺不了自己心中的惊讶,由最初的窃窃私语,变成满堂的惊异不可置信之声。

    由于昨日已经先得知此事,崇祯便只是一直坐在那里,神色淡然的看向大殿之上,见到这些朝臣的反应,冷哼一声。

    “果然不出朕所料。”

    这一日朝堂过后,明军‘凌河大捷’的消息风一样的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酒肆茶楼之内,尽是议论此事之人。

    更有人言,此次大捷乃是自宁锦大捷以来,大明取得最为辉煌的一次战果,斩首后金近三千余级。

    以致内外轰动,一时间,大明朝廷声威大振。

    崇祯四年九月三日,在重兵保护下,近三千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的鞑子首级在重兵保护下运抵西市。

    崇祯皇帝下诏,将这些首级就放到原来那些蒙古鞑子首级旁边堆叠成观。

    自此,京师几乎日日夜夜大街小巷都被围的水泄不通,人来人往,许多来到京师的商人都要看过一眼后才会离开。

    在京师西市一侧名为‘万和轩’的酒楼雅间,窗户边露着几个身着绸袍便服的文雅之士。

    若是你不仔细看,或许还真就以为这几个人只是那些来观赏奴贼首级的老爷们之一,其实不然。

    这些人皆是朝堂上有明的清廉、正直官员,但现在他们身上穿着的,有昂贵的华丽绸袍,大多数人腰间的玉坠皆是价值连城,足够一户普通百姓半年乃至一年所用。

    从左到右,分别是当今礼部尚书温体仁、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施邦曜、户部侍郎蔡中正等十几人,在场的几乎尽是东林士人。

    这些人身后,一个人并不显眼,却是礼部右侍郎周延儒,此人将是继成基命后的大明内阁首辅,现在并不是太受欢迎。

    看着楼外人山人海的景象,虽然已至傍晚,人流却丝毫不见少,周延儒轻声赞叹道:“这等景象,倒还真是令人怀念。”

    但是这轻声赞叹也被左都御史李邦华听见,看了一眼周延儒,李邦华也没什么反应。

    只是皱眉对身侧几人道:“不能让这个萧亦再这样下去了。”

    礼部尚书温体仁闻言,却是缓缓摇了摇头:“那个萧亦终究还只是个卑劣武夫,最多是有些运气罢了,倒是孙承宗,不能让他再待在辽东了。”

    听到这话,周延儒一脸惊讶的看向李邦华几人,却很快又移开目光,只字不说。

    这时兵部侍郎蔡中正说道:“不若就让我去参他一本,试探一下皇帝的心思?若是能换成自己人,才最为妥当。”

    冷笑一声,温体仁摆手道:“不必,试探还是随便找几个人就行了,看看皇上到底是如何想的。”

    几个人纷纷点头,看向前面不远处成堆的鞑子首级,表情仍是有些惊愕。

    大捷过后,京师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歌舞升平,一场新的政治危机慢慢浮出水面。

    但崇祯皇帝却仍然沉浸在凌河大捷的喜悦中,众臣的隐瞒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