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特种兵之超神发明家 > 第十五章 工业基础

特种兵之超神发明家 第十五章 工业基础(1/2)

多媒体教室里。

清晰的多媒体屏幕上,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概念图正在转动着,旁边列出的一组组数据令人眼睛发红。

褚峰站在讲台上,神情严肃,一丝不苟的说道:“各位都是领域的专家,基础的概念我就不做介绍了。首先我想说说,为什么我们国家研究了三十年,耗费了两千亿,却仍然没有研究出自主发动机的原因。”

褚峰这话一说完,台下很多老人都羞愧的埋下了头。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但他们却辜负了国家的厚望,没能研究出国产发动机,这令他们感到羞愧。其实,他们完全不必这样。

“第一个原因,基础工业的限制。”台下发生的一切褚峰都看在眼里,但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讲道:“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西方大国来说较为薄弱,尤其是新材料和耐高温材料方面,更是差了一大截。”

“周所周知,发动机设计的材料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压气室、燃烧室、涡轮等关键部件都包含了极高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而我们的冷却技术、机床制作、耐压材料都过不了关,即使有过关的也达不到量产的程度。还有人说要进口,但我想问问有哪个工业大国会出口这种材料?”

“是啊…”

“嗯。”

老人们纷纷点头,褚峰说的这个道理他们当然都懂。在国产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最大的限制就是材料限制,量产材料不合格,合格的材料又做不到量产,即便发动机研制出来也不能实现列装的程度,毫无作用。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无论我国还是其他的工业国家,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褚峰直接抛出重磅炸弹,不理会台下的骚动,严肃的说道:“我曾经花一个月时间解析过LM2500航改燃和所谓的国产太行发动机,然后惊奇的发现,它们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的确,我国的工业进程起步相对较晚,一开始,走的战略就是从国外买进来、拆开、解析,然后自主设计。说白了,就是在别人的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或改动,然后换个名字,贴上国产的标签。这种恶性的模式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才有纯自主的东西出来,但这种模式在某些领域仍在应用,比如说发动机。”

“这是我国自主制造的太行发动机。”褚峰切换了多媒体屏幕上的画面,说道:“中航研究院606所用二十年的时间研发了这款发动机,并已实现列装,我想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应该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台下有人点头,褚峰再次切换屏幕,“这是大熊国卖给我们的L2000发动机,太行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研发的,对吗?”

两款发动机的相同之处列在了屏幕上,核心技术几乎一模一样。

“这就是我们所走入的误区,太过依赖模仿,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褚峰叹了口气,“这也不能怪你们,是惯性思维束缚了你们的理念,如果把两千亿用在创新而不是改进上,成果可能会比现在大很多。”

“这……”

“是啊。”

“是我们老糊涂了,太过执着,死钻牛角尖。”

“其实应该多听听年轻人的建议,他们的思想要更加活跃。”

“……”

老人们叹息着、沉思着。

进口+拆开+模仿=自主研发的时代该过去了,中国的科研水平、科研力量和科研人才其实不输欧美发达国家,但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还是认为国外的东西更好一些。就像有些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月亮圆,国外的屎比国内香一样。

过了会,老人们的情绪平静了下来,褚峰突然抬头,眨着无辜的大眼睛说道:“有点渴,谁能给我泡一杯茶?”

“……”

“……”

“……”

“要不……我去吧?”一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站了起来,皮肤黝黑,眼睛泛着精光。他是这群老科学家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成就可不小,获得过国家级的科学成就奖,参与了第一艘航母的瓦良格的改良。

“别别,还是我去吧,您坐着。”

徐磊憋了半天,坐不下去了。

“好,那你去吧。”小老头立马坐了下去。

徐磊:“……”

褚峰看了他一眼,不好意思的说道:“有劳徐校长了,茶不要碎的,杯子不要一次性的,先用80度的水泡三次,然后再用100度的水泡。”

“嗯……”徐磊憋着一肚子气离开。

“好了,现在没有外人了。”褚峰乐呵呵一笑,发动机这种关键性的技术,还是讲给专业人士听比较好,万一泄密了,可不好向上面交代。

“这款发动机的数据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是不是发现,我所研制的这款发动机与你们所见过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我没有模仿和参照任何一款已存的发动机,而是从零开始,从我想象中的发动机作用和功能出发,一步步研制的它。”

“它有样品吗?”一个老人迫不及待的问道。

褚峰点点头,“有,但是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