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黄梁异梦 > 第三十五章 登泰山

黄梁异梦 第三十五章 登泰山(1/2)

        邹城市形象策划工程说好听了是为邹城经济发展搭桥建梁,说白了就是现任政府的政绩,因此他们自是竭尽全力。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有利社会发展要比那种为了自己损害社会利益的事好上千百倍。

        孟母节举办得很成功,邀请了众多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前来,还签订了不少经济项目,超过了预期目标。《人民日报》等大型媒本也作了报道,称邹城孟母节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方式与现今的家庭教育相结合;并进一步提出,这是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和现今相结合的一次成功试典;最后提出建议,是否可以参照邹城孟母节模式,做到古为今用。

        孟母节的成功举办又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潮流。

        孟母节圆满闭幕后,邹城政府举办了一次游泰山活动。来到山东,只然是要这五岳之首,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是也。

        除了少数确实太忙的,大多都欣然前往,黄梁和沈尘她们正好分在了一队。黄梁也知道了那个叫小虹的记者全名是李若虹。

        登泰山本可从西边游览公路乘车至中天门,然后乘坐游览索道经十八盘,最后至玉皇顶。但李若虹提议说,既然是来登泰山的,就要享受登山的乐趣,一路都是坐车乘索道岂不索然无味,还有什么情趣可言。

        黄梁他们想想也是,来登山自然是要徒步上去,好好欣赏沿途的奇石异景和名胜古迹及石刻碑文。高中都学习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今天虽然风和日丽,想来必有另一翻景象。

        于是便选择了东路由岱宗坊到中天门经十八盘至南天门最后到玉皇顶的路线,泰山名胜风景也大多在这条路线上,此路线共有石阶6566级,沿途多庙宇、多碑刻、多古树名木,历史传说,是泰山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泰山的雄伟与博大。

        泰山是融自然风景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中国历代皇帝都来此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同时泰山还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岱庙、七真祠、碧霞祠、普照寺等庙宇观堂漫山遍布。

        一路上溪深谷幽、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一步一景,众人也是兴致勃勃,欣赏着这自然与文化的巧妙融合。

        但一过中天门,虽还是同样的青石台阶,但山势陡增,行走起来再不似以前那么轻松写意。特别是到了十八盘后,此处两侧山崖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其壁似削,陡峭的盘路镶嵌之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

        十八盘倾角达70至80度,不足1公里的距离升高竟达400米,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30级。

        刚到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盘”时,坡势还比较较缓,但几个女生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香汗淋漓,捶腿揉腰,;电视台同来的还有两个男的也是气喘吁吁,不停的擦着汗水。

        众人找了个被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平石台坐下休息会。

        李若虹更是抱怨起了邹城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说什么山上气温低,要多带些衣物御寒。可现在都热得要死,还御什么寒,更何况带那么些衣物很是费事,初时不觉得什么,可是这么长的路程下来感觉越来越沉。

        几个人中只有黄梁是最轻松的,浑身清爽,不见一点汗迹。

        有鉴于黄梁的轻松,接下来众人一些比较沉重的物品全都转移到一个包里交给他负责。

        休息了会儿,众人又上路了。

        到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盘”  坡势更陡,明明看着爬完眼前的石阶就到山顶了,可走到头一看,又是一盘同样的石阶。一次是这样,两次还是这样,三次还是这样。不禁让人怀疑这道路永远都是这样一盘又一盘的石阶,永远也没有尽头。

        很多人把登泰山作为毅力和体力的考验,主要是体现在这十八盘上。一盘又一盘重复不断的石阶给人心理莫大的压力。

        李若虹首先受不了,嚷起来:“到底有完没完,走完了又是同样的石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登上顶!”

        一行人以前都没登过泰山,自也无没回答她这个问题,不过都有同样的感觉。众人平时都没做过什么身体煅炼,这么一程下来都感到浑身乏力,腿软腰酸。当然谁也不好意思说出就此返回的话,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想法。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