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003章 点子大王

重生燃情年代 第003章 点子大王(1/2)

  滨海市金星罐头厂,规模不大,百来人,但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

  从60年代建厂开始,就专门为部队提供罐头军需,南江军区某部的罐头食用储备全部由金星罐头厂生产制造,不对外销售。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第一,罐头厂不愁市场,所以并没有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市场人员。

  直到去年才成立了‘市场部’,人员都是从宣传科划拨;

  老杨之前和梁义诚一样,都是宣传科副科长;

  第二呢,不愁市场,一心做产品,罐头的质量的确没的说。

  从80年代末开始,全国百万大裁军,89年底,整个南江军区都没了,并到了大军区,罐头厂一夜之间就没了客户。

  今年年初,配合着全国企业改革的风潮,罐头厂从计划内剥离,被推向了市场,进行市场化。

  按照8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上级放权,从人事权到经济权,16项大权,全被下放到了厂长手里。

  有权了,不代表就能做好企业。

  市场不买账,订单签不出去,银行贷款催着还,车间已经快停产,仓库还挤压着四十多万瓶罐头和一大堆原材料。

  罐头厂现在的情况就是‘四靠’:工资靠贷,费用靠抠,活着靠精神,发财靠做梦!

  说来说去,一个字:难!

  杨爱国在边上叹气:“这就是时间问题,慢慢来,凭着我们厂罐头的质量,有个一年两年,指定能抢一些市场份额回来。”

  周万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杨爱国讲的是‘正确的废话’,厂子欠着一大屁股债,加上工人工资、各种运转开销,不要一两年,拖上个大半年,就得黄。

  今天来找梁义诚,另外一件事,就是一起商量商量,宣传科再拿出点好的宣传方案来。

  梁义诚不吱声,儿子的事不解决,他这口气咽不下去。

  何况,宣传科早就尽力了。

  常规宣传,就是打广告,电视、报纸、收音机。

  电视广告动辄按照一年半年来卖,太贵,罐头厂买不起,听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少,不在考虑中。

  报纸是唯一的选择。

  当前每个单位都会定报纸,受众最大,也是广告的主要载体。

  问题是,报纸上广告太多了,人家都不一定看,看也是打发时间,看过了就忘,每天那么多广告,谁能记得一个卖罐头的?

  要是登报卖原子弹,卖大熊猫,人家指定能有印象。

  情况介绍完,堂屋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周万新看向梁一飞,说:“小子,听明白没?还是那句话,你真有好点子,解了燃眉之急,我拍板让你进厂子!”

  梁义诚平时很支持周万新工作,两人私交不错,周万新也不能一点都不顾及梁义诚脸面,这么说,无非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只要梁一飞说一句‘没办法’,他也算能对梁义诚交代了。

  包括梁义诚在内,谁都不指望一个16岁就坐牢,根本没有工厂经验的人,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哪知道梁一飞想了想,却说:“周叔叔,我要是真能解决,我也不要进厂,现金奖励行不行?”

  几个大人微微一愣,连梁义诚都忽然转头,愕然的看着儿子。

  真有办法?

  梁一飞平静的说:“厂子困难,我是职工子弟,按理说尽心尽力责无旁贷。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才出来,生活没着落。点子真管用,我要有经济回报。”

  周万新连续几次提到‘点子’这个词,让他想到上辈子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

  《点子大王靠卖金点子卖出40万》

  大概在92年左右,青年报报道了一个叫做‘张阳’的技术工的事迹,这个人即不搞生产,也不跑市场,就靠一张嘴皮子,为很多企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点子’,前前后后赚了上百万,被誉为‘点子大王’。

  一时间,全国都刮起了一股‘头脑风暴’,点子大王张阳也成为中国商业创意、营销策划的鼻祖。

   94年春晚上,冯巩牛群以此为原型,编了一个小品:点子公司。

  冯刚还差点拍了一部同名连续剧。

  这位点子大王的自传‘张阳的金点子’,梁一飞上辈子在商学院读过,大多都是在后世看来就是很简单很常见的营销手段。

  比如在海湾战争之后,把台灯做成飞毛腿导弹的形状;在水杯上加一个能提着的塑料拉环方便携带;把左右两只童鞋上,印上一个合并在一起能组成图案,以防穿错脚……

  说出来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偏偏特别管用。

  当时MBA的课堂上专门分析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