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苦笑一生 > 第十一章 赶时髦换新颜――洋气

苦笑一生 第十一章 赶时髦换新颜――洋气(1/6)

    雉水县虽说离蛤蟆湾也不算太远,可我却也不经常来。

    还是刚解放那阵子,县城里开大会,又玩狮子又舞旱船的,老百姓都拿出极度的热情,庆祝自己的翻身解放。这么喜庆和热闹,对于那些长年寂寞的百姓来说,怎不想去看看呢?我虽说参加工作了,革命了,受到党的教育,知道要处处想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服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要为革命工作,要多贡献少享乐,多吃苦,多受累,少索取,可我也是人呀,我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员呀,俺不是神不是仙呀?俺要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呀,也要有喜怒哀乐呀。城里天天庆解放,不是有去的向我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讲一些趣事乐事,让我分享他们的激动和快乐,让我也间接地接受这种激动和快乐。但这都只能勾起我去城里的欲望,却不能彻底解决我想去亲自体验的目的。

    前面说过,枣针给我约法三章,不准我进城。但约法归约法,遵守归遵守。枣针也知道,我不可能是拴在她红腰带上的一只香包包,随手都可以掏出来嗅一嗅,闻一闻,我是长着胳膊和腿的大活人,更主要的是我还长着灵活机警的大脑袋,约法三章只能是一种姿态,要想落实下去,全凭我个人的自觉。

    当那种进城看热闹的欲望达到一定的度的时候,我便背着枣针进城了。

    那天,枣针回娘家了,我便进了城。

    我没有到县委去,我怕遇见邓未来他们,我只想看看百姓们是怎样热闹的。当我过了雉河,就进了县城的北门,城门上扎了拱型的彩门,由绿色的柏树叶组成,中间扎上五颜六色的花儿,中间的匾额上写着:“庆祝解放”,两旁是红底黄字的标语,上写着:“三座大山踩在脚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进了城门,就是北顺河街,街两旁家家户户悬灯结彩,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裳,个个喜笑颜开。人群里,各色人物都有,他们忙着他们的事情,过着开心的日子。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了锣鼓响,原来是一群唱花鼓灯的,前面花伞打头,后面十二花鼓女打鼓,再后过是十二花鼓男打花棒,中间一位白胡子老者带一扎独角辫抹着豆腐白的小子穿梭其间,花鼓、花棒节奏有力,各位舞者步伐轻盈整体化一,不时还有几个亮相,造型别致优美,听着看着,我的心就跳了起来,脚步似乎也想着跳动,想融入他们其间,与他们来个共舞。

    这边锣鼓声声,却听着顺河街与文明街的接头处也响起了鼓声,原来,这是县里商社组织的民间腰鼓队,好几百人组成,他们女的戴花,红衣锦裙,男的头扎方巾,一身短打,鼓声响动,彩带飞舞,煞是好看。我被这场景吸引,不自觉地就跟着他们一块游走,在街的各个路段,不时就有一堆堆黑雅雅的人群,原来那上临时的戏台,有唱戏的,有唱大鼓的,有弹轻音的,有打快板的,舞龙舞狮的,这时候,我才感觉到,人生两只眼是不够用的,我看了这个想看那个,听了这个想听那个,眼往这边看,脚又想往那边走。

    那天,我来到县城跑了几圈,该看的都看了,心里激动过了,锣鼓声也渐渐稀疏,我的腿才感觉到有点酸,肚子也有点饿了。

    下饭馆,我脑海里便蹦出一个非常奢侈的念头。那年月,人们除了遇到事,或者请客,才会去花这个破费,一般的情况下,谁舍得花钱去下饭馆呢?除非是太高兴了。那天我就是太高兴了。

    我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得月楼,这是县里的名饭店之一,饭菜据说又实惠又不贵。我一进门,就听一位年轻的伙计喊道:“掌柜的驾到,上毛巾为掌柜的洗尘!”这店依然是解放前老店的经营模式,热情过度,让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享受很有点手足无措。接下来,那位伙计引领我坐下,便笑容满面地立在我面前,我用另一位伙计递上来的热毛巾擦了一把脸,那位伙计便急忙接过我用过的毛巾,口气柔柔地问:“掌柜的要吃点什么?”我说:“我是小散客,不需要那么多的套路服务,弄二两高炉大曲,一碟熏牛肉,炒个豆芽,一碗饺子就行了。”那位伙计说:“散客也是俺的大爷,店大不欺客,来的都是给俺得月楼长脸的,俺可不能做那给脸不要的事,你说是不?掌柜的?”嘿嘿嘿,我笑了,这伙计真是能逗的啊,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饭,你还有不开心的事吗?

    酒菜很快就上来了,菜做得果然很有特色,牛肉通红,切成薄薄的片,码成圆圆的瓜皮状,闻着清香,入口喷香,嚼着满口香,下肚之后口有余香。豆牙脆嫩,味素雅淡,洗胃润肠,饺子香浓软劲,嘴嚼生津,余味无穷。酒是有名的高炉大曲,五粮双轮发酵,入口绵绵,醇香带甜,入口血脉涌动,牵动心中豪情诗意,消化百转愁肠。好酒好菜好饭,肚子又饿了,这就让我极美地享受了一番。酒足饭饱,我结了帐,打着饱隔往外走,却一头撞了一位女人,差点把那女子给撞倒。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