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梦还楚留香全文阅读 > 巴渝之都重庆府

梦还楚留香全文阅读 巴渝之都重庆府(1/2)

    鉴于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将会触及到巴渝之都重庆府,是以作者于此,仅以本文对再接篇章作以详尽的铺垫。

    首先咱们先对明朝的区域划分作个简单的了解。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府要比司(省)低一级。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地方最大的一级称为“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布政使司下一级别就是府,在下就是州,最后就是县,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局部地方,省府之间还设有道,长官是道台。

    明朝在重庆设立兵备道、重庆府、重庆卫,其辖区与今重庆直辖市地域大致相当,还包括今广安市的一部分。明神宗万历28年(1600年)李化龙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军务,在重庆教场誓师讨伐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明思宗崇祯17年(1644年)6月张献忠在重庆磔杀四川巡抚陈士奇。这些事实表明,明代总督和巡抚都曾驻重庆。

    清代一省一巡抚,一省或数省设一总督,康熙元年(1662年)四川总督移驻重庆,康熙九年(1670)川湖总督移驻重庆,因此重庆可称为大区或省会首府。和明代总督李化龙一样,清代四川总督李国英驻重庆期间的总督署都在今渝中区较场口北面的石灰市新民街一带。

    说到这里,不禁令作者想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起来。

    话说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想到宫外去了解一下民情,就穿着便衣走进了一家小酒店。他看见店堂内靠墙边上坐着个年轻人,一身读书人打扮,旁边还有好几个空座位。朱元璋径直走了过去,坐在书生的对面。他叫来了一些酒菜,隔着桌子跟这个书生一边吃喝一边说话。

    朱元璋问他:“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书生看问话者一脸和气,便客气地回答说:“在下是重庆人。”朱元璋心下一寻思,便想了个上联,笑着对书生说:“我这里有个上联,你能对出个下联吗?”

    “不知先生的上联是……”

    “我这个上联是——千里为重(chóng),重山重水重庆府。”朱元璋以重庆的地理特点,用叠词的形式组成了一条上联。此联又是拆字联,前半句“千里为重”,“千”和“里”上下摞到一块,正好是一个“重”字;后半句说重庆府号称“山城”,被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正是“重山重水”。

    书生听完朱元璋出的上联,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联出得巧啊!他眼瞅着朱元璋,觉得对面这位客人虽说穿着一身百姓的衣服,可看他言谈举止却很不一般,显出一种大气和高贵。他听人说过,当今皇上常派人到民间明察暗访,变着法子整治人。我与这位先生素不相识,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他是干什么的,我还是拣一些好听的说给他听吧!于是,他立即对出了下联:“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开头半句把“一”和“人”字摞到一块,正好是个“大”字;下半句是夸国家和皇上的,说国家地盘大,明朝实力强,能领导这样国家的“一国之主”也一定很英明伟大。

    朱元璋一听,心中大喜,可表面还得装很平静。他又稍坐了一会儿,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喜滋滋地喝了两口酒,道声“先生慢用,我告辞了”,就走出了酒店。

    朱元璋离开不久,酒店门外就闯进一伙差役,大模大样地来到书生面前,说道:“你,别喝了,跟我们走一趟!”

    “我怎么啦?为啥要跟你们走一趟?”书生大惑不解。

    “去了你就明白了。走吧!”几个全副武装的差役根本不和他多说,只是不断催促。

    满屋的顾客一看这阵势,全溜了。书生心里也“怦怦”乱跳——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呀。书生无可奈何,只得跟着差役走出酒店。

    这书生被一帮差役带着,糊里糊涂地来到一个地方,后来才知道是到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