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洞玄指略 > 第十八章:修真法略

洞玄指略 第十八章:修真法略(1/4)

    修行人活在世上不容易,不修行的人活得也不容易,正道传的不容易,邪道传的也不容易,明白人不容易,糊涂人也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不要轻易把别人逼入死地,应放手时须放手,放别人一条生路,不要断了大家的生路。

    纵使很多人都在传邪道,也是值得高兴的,纵然无数人走入了邪道,但起码他们有了对道的认知,待他们愿意改正时,转瞬之间就归正宗,只要有人向道,哪怕他已经堕入魔子境界,只要他有改正之心,都有归入正宗的时期。

    虽然有的人心趣五欲,但只要他还同时有向道知见,不论正邪,都是可爱之人,虽然有邪道伤害众人很广很深,但他们归正之后,为当世众生所做的也会更多更广,他们以后将要成为至圣,福泽万世,悠远流长。

    一个邪人,所做愈加邪恶,所做浊劣越多,彼至未来,心趣正宗,必发无上大心,必救世间无量众生脱离极恶境界,同归无上大道,所以不需要排挤邪道众人,是故,欲学正道者,当修涵容心,莫堕争斗乡,恐坠生死窟,一世争斗,百世难止,辗转相报,名为轮回,是故当知,灭邪亦是杀,心无有生,何有死杀?若心净已,必无杀心。

    道本无爱憎,至圣者亦无爱憎,而修圣者,必易得圣法,非诸圣有爱憎,修圣者有深浅而已,众人若自心开解,必得明悟圣道,若心不开解,虽极力学习,不得亦不悟,非圣道有私,众修学者有私也。

    譬如有至圣传教世间,众修学者,同学一堂,而至圣为其中某某人多言多教,于某某人鲜有言教,非至圣有偏私,其修学者自心开解,得见圣心故,圣言乃为之流传。

    譬如门窗,若门窗紧闭,虽是白日,室内无光,若有诸人,心门自开,而圣日月,光明自入,非日月有私,人自私行也,私行不私,亦同日月。

    若于黑夜,亦无星月,众人虽开心门,而不见光,如斯之世,名为暗世,无有正法,可以发明,是故众生,不见光明,是故众人,于有日月时,当勤奋于修,然日月恒行,众修学者,若欲勤奋精进,亦应适时而有节,当有善调之法而行精进,若不善调而勤奋,反害于身。

    颂:

    世间修行法,譬如夜中星,

    各人各有爱,莫相互斗爱,

    喜暗者厌日,喜明者乐月,

    各自有爱憎,莫扰人爱憎。

    若欲善调身心而行精进,当须心想,常念于道,无有废失,于自身行,饮食起居,随有节而便宜,修之身,莫伤于身,养其精,莫损于精,育其神,莫耗其神,心志专一,莫二趣行,若有偷心,便是损德,德之损缺,不入圣流,虽得圣法,不得圣心,于凡界超然,于圣界堕暗。

    问:偷心有几层含义?

    答:偷心有三,一者自欺,二者欺人,三者自欺欺人,自欺者不求精进,于懈怠慵懒,长用其心,以少为多,以小为大,以卑贱为尊贵,欺人者贪求名欲功利,爱好争上,于高大名号,专好求取,巧行机心,勾心斗角,以胜人为乐,窃取劣欲,浊染身心。

    自欺欺人者以少所得,自以为大,以此为根据,争斗夺取,逞能炫卖,耀自华彩,以为高上,自得其乐,好为人师,或爱名胜财,或爱名胜命,又懒又恶,自损损人,随其行者,皆归恶趣。

    问:究竟什么是:德、业、福、障?如何得?如何解?如何预先得、预先解?

    答:所谓德者,平心即是,所谓福者,利乐即是,所谓障者,阻碍即是,所谓业者,一切皆是,自第一世以来,业已成身,还化此心,无始无终,是大业乡,自然之业、清净之业、善业、恶业、非善恶之业,诸有一切行、一切身、一切心、无不是业。

    以心为业,以业为心,心中生德,业化德相,随德化行,乃有善恶,于是福业障业随生,其根本处,即是心动,若心尚无,则无世间,无始无终,何有生灭?第一世未有,何来轮回?

    既已化入世间,即有第一世,既已有生死,即有轮转身,既有轮转,心非不动,而此轮转身心,非是无始终身心,是故当修汝轮转之心归合无始终之心,如是则名修心,亦名修真,亦名修道。

    问:重归于混沌吗?

    答:汝何曾见混沌?混沌是无始终否?汝何曾知见无始终?

    若汝曾见,若汝知见,则不发此问,若汝不见,而发此说,则是心取法相,以为有混沌法可得,有混沌相可寻,是先入为主,自障心门。

    颂:

    若有相可得,非是无始道,

    若无相可寻,亦非世间法。

    世间修法,当寻法相而修,而所得处,乃无相也,何为无相,心想不及,乃名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处,即无始终处,即法灭尽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