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洞玄指略 > 第十三章:修真纲要

洞玄指略 第十三章:修真纲要(1/3)

    应善修养身心,注意饮食起居的作息,这样才能有规律的生活,天地因节气有度而能四季昼夜变换,万物得以生息,若天地的节气不能有度,四季昼夜变换不有常,则万物入死。

    颂:

    人生天地间,当学习天地,

    以天地法则,顺天地摄生。

    善摄生者,无死地也,天地间一切死地,不能死之,所谓仁者无敌,以仁者爱人故,自心无敌也,若自心无敌者,外众生不能为敌,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乃能长生。

    所谓天地之自生,譬如人之自生,何为自生?自身元精元气之发生,名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为外自生,二者为内自生,天地与人,皆有此二种自生。

    所谓人之自生,一者乃男女生人之户,精气从此出,名为外自生,可以生人而自入死地也,二者乃元精元气中五行内运,阴阳之气调配交合,内化精元而自养身心,名为内自生,可以长生而不入死地也。

    如此二种自生,人之生死,乃有差别,外观天地,以此二种,亦现盛衰生死之变,天地**乃风水火地四种气息交运而成,此四种气不能超越天地,若天地譬为一身,即此四气在身内运转交合,化为雨露,天地之身,为之清爽,万物众生,以之得生。

    此天地内自生也,天地外自生者,非生于天地之外,乃于天地中生养万物,万物吸取天地精气为食,天地精气化养身内万物,此万物非天地本有,故名外自生也,众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天地外生之繁,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

    天地之外生与内生,只在自身之内,因何天地初成时而众生长生,后天地众生而短命耶?盖因天地初生,众生心简而洁,无诸造作,世间无恼,皆从顺天地法则而生息,以是因缘,过往众生皆得长久。

    后世众生,心思浊乱,乃至浊劣,使世间多生苦恼,于其起居不尊天地,于其身心背离道德,于是智慧短浅而妄想繁盛,放流毒于世间,爱好恣欲,损害身心寿命,以是因缘,不得长乐,以是因缘,世间修行之法,自古以来,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

    过往世间,众生身心,皆顺天地法则,是故寄心于道德,托身于天地,无诸造作,而成圣贤,修养完备,自成真仙,如是简易之法,后世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人之心德,渐以思绪计较而繁杂,于是后世乃有存思寄想之法,或观或守,多从心性下手,直入根本,趣从上古。

    后世之人,工于心计,执迷欲乡,好弄心思,至于机巧,偷窃心重,狐疑迷窍,于是世间乃有一代圣贤出世教化,断古法而寄托圣心于新法中,使后世修行者修心摄性而养身心,涵养根器而从古脉,盖因众生心堕毒海,至于身内精气神,皆受毒染,乃至心性,亦多染劣,生种种苦恼根源,圣贤垂悯,教种种断苦根之法,乃至无上根本法,皆可通达圣本。

    颂:

    本已染毒重,身心有苦根,中毒本已苦,拔毒苦作乐。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割爱非不痛,割肉亦如然,削骨肉还母,此心是真人。

    真情非无情,无诸妄情也,痴迷恩仇内,妄情岂真心。

    如是众人迷入骨肉中,贪爱于血肉之妄情,忘失无贪真意,乱臣贼子直入君位,自名为我,而实乱贼也,众人认此贼为自我,实是昏昧君主,非自主者,岂为修真之士哉

    修真之人,效法天地,规矩方圆,无执无失,始终之内,无有乱也,无轻无重,前后如一,于是生死之内通达如一,此生死若一,世间来去亦为一,已得于一,万事皆毕矣。

    若欲得一,先须知众,众尚不明,鲜有测一者,是故初学修真者,当先安止身心,使一日纷飞之思虑处静处,居静时,安隐之中,心得休息,安其心时,其身亦安,止其心时,其身亦止,如是身心,皆得休息,于此休息,能离世间纷乱,能发生离常世安静,静息身心,则精气如天地**自然发生,身得养也,心如晴空,乱云不扰,心得爽朗。

    如是学静,乃为修真第一事,此为基础,此基之坚固,为后来行道之安顺也,若欲修真,此是第一,无此基础,一切修行,如沙聚塔,终究不成。

    众人学静时,难离常日思维习惯,种种思议,欲将思绪寄托于某处,若心无寄托,则乱想纷纷,是心不收也,若心暂收而妄意常动,是性未摄也,当以定心而收乱心,当以定性而摄妄情,修习纯熟,自然得定。

    心性若伏,其身自然安止,心包太虚,何况骨肉乎,心性宁静,血气自静,精气自宁,神自然清灵,于是内明身心,自然显现,修养其明,名为内修。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智慧亦明,得此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