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冒牌奇才 > 第二百六十一章洛寒秋水

冒牌奇才 第二百六十一章洛寒秋水(1/2)

        第二百六十一章洛寒秋水

        郭老闻言冲着金芙蓉笑了笑,点点头。随即招呼了一下工作人员,让他拿出上个月保利拍卖行青铜器文物的报价单。

        等那工作人员拿来了报价单,郭老带上老花镜当着金芙蓉和陈风的面,参照着报价单,在纸上好一阵比划。

        最后郭老给出的报价,让金芙蓉和陈风折实吃了一惊。

        “2700万?底价?郭老这样的价格是不是太高了,毕竟成交价有可能是底价的十倍,若是如此算来,盘下这把吴王夫差自刎剑得要2亿多元甚至更多。”金芙蓉看到郭老报出的底价后,有些忐忑不安的说道。

        郭老笑着答道:“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只要是有眼光的富豪都不会错过它的,2700万,我觉得还是低估了它的历史价值。”

        郭老作为原浙江文物局局长,阅历上自然不是金芙蓉能比拟的。再加上郭老说的有理有据,金芙蓉闻言,稍稍宽心点头算是赞同。

        而站在她身后的陈风也对郭老报出的底价没有意见。

        文物这东西可不像艺术品,文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但可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政治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它的珍贵还在于它具有不可再生性。

        报完了价格,金芙蓉带着陈风回到了座位上。

        会议室里,除了他们这组,仍有许多专家站在那里,对着各自选择的物件品头论足,这些专家平日里自持天赋异禀傲气的很,可现在,站在保利拍卖行的展品面前,他们却小心谨慎生怕出半点差错。

        岳松对着陈风问了句:“阿风,想必其他几件展品,你也看过了,你觉得保利拍卖行拿出来的第一批拍品里面哪个物件最有市场价值?”

        陈风思索了一番,他知道岳松现在不仅考验的是他的眼力,还在探寻他对文物的价值方面的认知。

        岳松这般考虑,也是为以后栽培陈风铺路。陈风的鉴定实力,的确可以用奇才来形容,但一名鉴定师如果仅仅具备判断真伪的实力,那是不行的。如果鉴定师还对文物的市场潜力和价值取向有较为长远的认知和判断的话,那么这名鉴定师在以后的职业人生路上才能越走越远,而那些在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的收藏家,大部分原本都是对文物的市场潜力有较为长远的判断力的鉴定师。

        陈风想了想,随后又把目光放在了前排那十几件器物上。陈风的目光在那些器物的身上徘徊。

        说实话,陈风对这些器物的具体价值还真不是很了解,但陈风有个优势,那就是他的鉴定实力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从年代,到质地再到出产地的清晰判断,是陈风胜于其他鉴定师的不二法门。

        陈风瞅了片刻,随后他将目光落在了一件明青花上。

        这件明青花经过‘隐形眼镜’的判断,它的出窑时间应该在明永乐年间。

        明朝青花瓷,随着历史的变迁,可以分为洪武时期、永乐、宣德时期、正统至天顺时期、成化时期、弘治时期、正德时期、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天启、崇祯时期。

        这几个时期,所出窑的青花各不相同,就拿明永乐年间出窑的青花来说,这一时期的青花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亦译“苏泥勃青”,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波斯语为“拉吉洼德”),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在造型上较于明其他时期的青花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最引人瞩目的还并不是这件明青花的出窑年代,而是它的外表和构造。

        这件明青花很漂亮,但它不是瓶子也不是罐子,而是一件外出盛水用的水壶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件水壶摸样的明代青花瓷通体扁圆,表面的青花纹饰上有两只凤凰在展翅飞舞,这两只凤凰的周围还布满了似树枝一般的火焰,但不论凤凰还是火焰都毫无瑕疵的展现在这件大扁壶的外壁上,看起来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惊叹当年明朝永乐年间的窑工到底是如何将这种堪称瑰宝的明青花烧窑出来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