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白目老师 > 扶桑古流派一览(2)

白目老师 扶桑古流派一览(2)(1/7)

        二、古武道流派渊源写真

        日本古武道流派众多,以下即简述几个典型流派的渊源及传承概况,谨供读者作粗略参考之用。

        竹内流柔术

        竹内流是日本古武道(现代主要指明治维新以前自古传承下来的古代武术)之一,相传是由天文元年(1532年)美作国(现在的日本冈山县北部)屏和乡一濑城主竹内中务大辅久盛创立的古传流派。这个流派是包括了表艺(一般公开的技术)的小具足(短刀术)、破手(柔术)、棒术以及内传的斋手(剑术)、拔刀术、薙刀、锁鎌等各种武艺的综合武道。

        竹内久盛之子久胜继承了父业,以武者修行(古时武士为修练武艺而四方游历)的名义出外,行迹遍及全日本通过比武来推进这个流派。文禄元年,得关白(日本的宰相)丰臣秀次任命为常陆介。

        久胜之子久吉也同样继承家学,以捕手、腰回、小具足(柔术和短刀术)为中心完成了整理完善流派技艺的大业。宽文三年,由关白鹰司任命为加贺介。

        流派成立以来约460年之间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现在在冈山县内流传的竹内流有宗家竹内藤一郎家族(此派宗家继承人每代都以竹内藤一郎为名)及相传家竹内藤十郎家族(每代传人都以竹内藤十郎为名)。此外,在江户时代初期由竹内流三代宗家竹内加贺介久吉分支流传下来的备中传(备中就是现在冈山县西南部)的竹内流也在东京继续保存着。

        宝藏院流枪术

        宝藏院流枪术是日本古武道中着名的枪术流派,流祖宝藏院觉禅房法印胤荣(1521——1607)是奈良兴福寺的学问僧,好武艺,与柳生但马守宗严一起在上泉伊势守门下学习剑术。此外又收留四处修行的枪术高手大膳大夫盛忠,努力修炼枪术;及后在从猿泽池边看见新月的倒影,从中得到灵感创造出鎌枪(十字枪),并创立了宝藏院流枪术,一直流传至今。其后,胤荣的高徒中村直政继承了正统,而由直政处继承这门绝技的有高田又兵卫吉次。高田又兵卫后来到了小仓藩(今日本九州北部),其后世子孙代代相传此技。此外,他的高徒森平政纲等三人去到江户(今东京)将其枪法广为流传,因此很有名气。江户时代末期讲武所(幕府的武术军事学校)就有很多宝藏院流的师范。

        此后明治大正年间的宝藏院流枪术宗师山里忠德于大正7年(1917)底在第一高等学校击剑部传授了枪合型(枪对枪的套路)五十本,矢野一郎、棋田正俊、石田和外等得到其教导。昭和51年12月把表、里新仕挂三十五本教给西川源内,使这门枪术重归其发祥地奈良。到平成三年(1991)六月由键田忠兵卫氏继任第二十代宗家直至今天。

        宝藏院流枪术的镰枪不但可以刺,更可以使出卷落、斩落、打落、擦入、叩落等立体和平面的技巧,这样的发明在古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宝藏院流枪术在姿势方面因为用的是在穿着盔甲时的动作,所以腰部沉低;刺击的部位也是人体的前面、侧面、前胸和大腿(这些都是盔甲遮蔽的薄弱部位)。宝藏院流枪术的口诀中有这样一句:“刺即成长枪,斩即成薙刀,割即成钩镰”。

        宝藏院是奈良兴福寺的附属寺院之一,由日本创立法相宗基础的义渊(728)僧正的私人寺院开始,江户时代位于兴福寺地域外围登大路的南侧。明治初年在日本神佛分离的法案(明治初年日本以神道教为国教,政府规定须严格分清神道庙宇和佛寺,并对佛教寺院加以压制)实施之际受到破坏。其旧址被奈良国立博物馆所包围,现在只剩下相传是原宝藏院中水井口的石块堆留在空地上。

        竹生岛流棒术

        有关竹生岛流棒术的起源,据说此派流祖(流派始创人)是一个名叫难波平治光闲的人,他在琵琶湖的竹生岛弁财天祈福,于梦中领会到长刀(又称薙刀)技法,然后参与约八百年前发生的源平合战,以他的长刀奋力作战。不过他的长刀在战斗之中折断了刀头,只剩下刀柄,他便以剩下的刀柄,使出长刀的技术,击倒了大批敌人。战后他以此创编出了一套棒术,由于他认为这些都有赖于弁财天所赐的福典,因此将其命名为竹生岛流棒术。

        流祖难波平治光闲与第二代宗家都是大阪人士,由三代宗家开始传到出羽庄内(现日本山形县),再流传至现在的宗家。现宗家松浦良夫居住于长崎县大村市,而山形县也设有支部道场。

        神道梦想流杖术

        神道梦想流杖术是距今约三百数十年前,由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剑术之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