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七十三章 值得一谈

大国无疆 第七十三章 值得一谈(2/3)

身制造得很是纤细修长,进气道位于机头的整流罩内,起落架的布局采用流行的后三点式,尾轮采用更大的尺寸以便将机尾抬高利于排气。

        动力方面他使用了一台克里尔吉特活塞式发动机带动压气机,后用一台活塞发动机排出的燃气去驱动涡轮机,继而得到风扇排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和涡轮排气所得的反作用力,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两百公斤推力。

        1912年他受聘前往英国的“殖民开发公司”担任顾问,由于他为该公司设计的一款漂亮小飞机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事故,而后他便停下了飞机研制的工作。战争爆发后,耐不住寂寞的他没有倾力设计飞机,反而研究了一种飞行员辅助工具,那便是轰炸瞄准具。这一系列创举无不说明,他是一位极其有天赋的航空人才,而且还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宝贵航空先驱。

        当亚美集团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在殖民开发公司呆不下去的他,欣然同意了跳槽并很快做好了准备来到了这里报道,他非常希望能在亚美集团旗帜下继续他的航空梦,当然这对亚美而言无不是一个特大的好消息。

        与亨利·科恩达的遭遇不同,伊戈尔·西科斯基的经历和成就无不精彩纷呈。

        1889年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出生在乌克兰首府的一个医生家庭,父母都是是非常著名的医生而且他的父亲更是一个大学的教授,父母具备的高文化素养让他们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以西科斯基是从小开始便深受航空熏陶,十四岁便就读于彼得堡海军学校,后转入了基辅工业学院学习,刚一毕业便怀揣着航空的梦想踏上去巴黎的道路,那时候的巴黎是整个世界的航空中心,不少年轻人有想法的人都梦想着来到这里展示自己的梦。

        西科斯基在巴黎认识了很多航空志士,当然就像很多天才一样,他和科恩达都对传统的飞机思想产生了质疑,不同于科恩达的动力设想,西科斯基感兴趣的是直升机。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科恩达的首个作品便大获成功,但后遭遇了几乎改变其一身的航空灾难,要是遇不上亚美,他这一生注定就此沉沦。而西科斯基的梦想却从一开始便接连失败,最终不得不从走固定翼飞机的老路,但没想到就此开始,他“一机成名”了。

        1912年西科斯基被任命为俄罗斯波罗的海铁路车辆厂的总工程师,在这儿他研制了世界上首架四发大型轰炸机“俄罗斯勇士号”,从设计到制成仅仅花费了六个月时间。这架超大型飞机机长19米,翼展28米,起飞重量达到了4100千克,最大时速95公里,续航时间长达7小时45分。根据该飞机他又制造了一架更大的飞机,“伊里亚·穆罗梅茨”,这一个俄罗斯勇士的名字赋予了该机,翼展达到了惊人的31米有余,起飞重量达到了5600千克,升限也达到了三千米,曾有一次16人载客的飞行,战争爆发后该机被改为轰炸机使用,兵陆续制造了数架飞机参与战争。虽然飞机在战争中大放异彩,但也没能改变西科斯基的命运。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代表弱势群体利益的布尔什维克上台,俄国传统的势力人群和众多的知识分子不得不远走他乡,其中也包括西科斯基这位可怜的人,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出逃得慌忙以至于身上现金不多,逃到法国后再没有多余的钱购买船票继续逃亡或者生存下去。

        “西科斯基一直想到美国去发展,他认为欧洲是极其不安全的,但没想到身上仅有的一百英镑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从俄国到法国,再到美国。知道我们亚美是做汽车的,或许会招他这么一个高级工程师,但他没想到的是,用不着‘或许’两字儿……”

        看着公司里唯一的一名俄语翻译,叽里咕噜地给曹贵川和西科斯基俩做交流中介,而文徵华等人则和科恩达畅所欲言,大厅内一片热闹的场景,而吴东林拙劣的法语实在派不上用场,只能小声地和萧奈天俩嘀嘀咕咕。

        “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位西科斯基,他很明显会说法语,怎么还在那儿装嫩充傻?”萧奈天半眯着双眼,非常仔细的观察着曹贵川等人的情切交谈场面。

        “什么意思?”

        “你这学理科的,人情世故之类的肯定有所欠缺。”说着,萧奈天朝西科斯基扬起下颚,示意吴东林看看那个笑呵个不停的亡国奴。“他明显是瞧不起我们,都灭国了还那么牛气哄哄的,还真以为他弄出个鸟机自个就能飞上天了当神仙了?还真笑话了!”

        “可人家就是该牛气,再怎么说他也是基辅工业学院的高材生、造出了一款大飞机的人……”

        吴东林依然坚持要尊重别人,但他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了计较,科恩达是经受过苦难的人,他经受过机毁人亡的痛苦,很明显不是那种心高气傲的人,而西科斯基虽然在直升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