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八十二章 导弹“来袭”

大国无疆 第八十二章 导弹“来袭”(2/5)

     而多拉大炮的父辈们,也就是一战时期的巴黎大炮,同样是由德国克虏伯工厂设计制造,它们傍边的三门曾在距离巴黎120公里之外的圣戈班森林地区向巴黎发射炮弹,那时就号称火炮之巨的它们口径还只有210毫米,但火炮身管很长,在195公斤的发射装药作用下可以将1.2公里之外,炮弹飞翔的最高点竟然高达3.5万米,或许正式因为发射距离太远,炮弹在整个飞翔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飞翔轨迹,进而造成射击精确度的严重不足,不过它们的子孙也就是多拉大炮却汲取了父辈的经验,口径高达800毫米的多拉大炮最大射程限定在了47公里,更短的射程却标记着它有着更快的飞翔速度、更强的毁伤力和更高的精确度。

        而被寄予厚望的多拉大炮如今虽然只有一门,并且尚且还在向苏德战场机动之中,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希望将这拥有毁天灭地般能耐的多拉大炮投入到列宁格勒战场上去,用它那数吨重的炮弹,将列宁格勒轰得稀巴烂,而可以想象,如果德国制造了一枚可供多拉大炮发射的原子弹,那么在四十多公里之外实施炮击的多拉大炮,完全可以在原子弹作用规模之外实施毁灭冲击,真要是有一枚原子弹落入列宁格勒这座久攻不下的城市里,德国例如集团军群就完全解脱了,而城内苦苦煎熬的一百多万苏联军民也自然而然能从死亡中得以解脱。

        射程远、威力大,虽然有机动性不敷理想的缺点,但这其实不会让德国忽略失落将多拉大炮成长成为重要核冲击平台之一,并且从巴黎大炮到多拉大炮,德国人已经充分掌握了大口径轨道炮的设计制造技术并有着丰富的使用经验,希特勒相信只要有带核弹头的炮弹,他的炮兵就一定能准确的将炮弹送到仇敌的国土上,更何况原子弹的威力相昔时夜,就算是偏了一两公里也无所谓,更何况多拉大炮使用至今,还从未呈现过脱靶距离以公里计的难看战绩,几百米的误差在原子弹强大的毁径规模面前简直不足一提。

        然而,原子弹都还是一个梦,能够用多拉大炮发射的核炮弹更加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先不如何让装有原子弹战斗部的炮弹承受火炮发射之时那强大的压力而不至于产生核泄漏,德国目前连失落臂体积大重量高低的原子弹都没有,从核试验试爆到制成武器级的原子弹,再到可供飞机、大炮等投送的实用版原子弹,都还需要一步一多来。

        固然,德国人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就同时展开投送平台的研究并没有错,严谨的德国人很是清楚,他们不得允许有朝一日只有原子弹而没有合适发射平台的事情产生,更何况他们研究的原子弹投送平台,并不是仅仅只用于发射核弹,多拉大炮如今一样用于常规战争,并且即将要在列宁格勒战役隆重登场,而德国航空部分研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也不是非核弹不载,同样可以搭载常规航空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至于德国很热心研究的火箭,也是如此。

        被誉为“近代火箭之父之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多年前就提出了火箭在外层空间飞翔的基本理论和液体运载火箭的基本结构原理,而之后不久美国人罗伯戈达德便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虽然这枚火箭只在空中飞翔了2.5秒,但也同样被世人声称,这已经标记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火箭时代,殊不知共和国在同一时期内,已经成熟掌控了多级火箭的发射技术,并且屡次成功试验了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

        逸今为止,共和国一直在世界科学舞台上默不作声,独自而又秘密展开各种科学研究的共和国可不像西方的科学家们,稍有成绩便立马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大肆宣扬,因而由始至终,共和国的科技水平对全世界而言恍如都是一个谜,无法猜透之下,谁都把共和国当作了一个只知道不竭成长工业应用技术来繁华市场经济的国家,恍如共和国一直更为关心的是汽车、轮船、飞机等,在核物理、火箭等方面,世界各国都对共和国采纳了漠视态度,在他们看来黄皮猴子也懂原子能,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共和国始终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事实毋需闹得人类皆知,西方国家自诩为自己是科技强国的笑话也从未被共和国推翻过,中国人的谦虚和谨慎始终都助推着西方世界的不竭盲目自大,而作为其中之一的德国,也自诩为火箭技术方面的先驱,事实上希特勒也认为,共和国或许在航空、车辆、船舶等方面技术不错,可在火箭这种极富有想象力的科研领域,中国人肯定会认为没有市场就没有研发需要,因而那时希特勒都认为,共和国肯定宁愿多生产几辆轿车,而不会去冒险投资研发什么狗屁火箭。

        于是于,在德国看来他们的火箭技术无疑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因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一位年轻物理学博士生赫尔曼,奥伯特就正式颁发了他的博士论文使用火箭进入行星系空间,再加上他后来颁发的空间航行的途径,直接奠定了他在德国火箭理论界无可回嘴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