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二四六章 和平与战争

大国无疆 第二四六章 和平与战争(2/3)

国还是协约国,亦或者是单成一派?如果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共和国参战的唯一可能就是当前的大战双方触及到了共和国的国际态度底线,损害到了共和国的实际利益,可季云飞不管怎么想,他都发现,共和国还真没什么参战的可能。

    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从科技实力,亦或者直接以综合国力为考量标准,经过三十多年风雨奋战不懈努力的共和国,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帮助下已经成功崛起在了世界的东方,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共和国的冶金、化工、机械设备、船舶、汽车、航空、电子等,包括现代物流、国际金融、能源贸易等,共和国在各行各业里都取得了一个个世界第一的头衔,但就当前正在发生的世界大战而言,共和国还真没损失多大的利益。

    利益,共和国的利益在哪儿?毫无疑问,对于世界而言,最早将经济全球化概念推广至全球的亚美集团,就开启了中国人的经济世界观,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全球都是共和国的市场,“科研——生产——消费——科研”,这条共和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链条拥有许多的分支,科学技术引领生产力的变革,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所以当作为世界重要消费地的欧洲发生了战争,共和国的海外贸易利益的确损失不小,许多国际大企业都被迫调整生产计划和安排。

    将原来销售到欧洲包括黄金珠宝饰品、化妆品、豪车等为代表的奢侈品,不得不变成了以飞机、坦克、大炮、枪支弹药和医药为主的军事物资,战争带来的空前消耗,反而要比和平时期的消费需求旺盛得多,如果就现实利益而言,季云飞可以想象,让全共和国的公民来为是否应该让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投**,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公民都会不愿停止。

    战争,是最好的消费载体,共和国数以万家的企业和平时期,哪儿去找一个如此之大的消费市场来满足生产力日益提高带来的商品富裕问题,共和国已经从原本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演变成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冗余带来的商品市场经济相对滞后”的现实矛盾。

    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如何转变成实际的财富,早在第一次工业**之后,大英帝国就向全世界证明了工业生产力超越了市场容纳力的艰难,大英帝国为了不断掠夺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不惜在全世界大举倾销他们的工业产品,如果遭遇阻碍,则不惜武力入侵,强制性的打开别国的市场大门,鸦片战争也就是英国强制打开中国市场的产物,因为他们想要让大英帝国的工业产品涌入中国,换来实际的利益,也就是黄金白银。

    而如今,共和国率先在全世界完成了电气化工业**,率先进入了人类工业文明新纪元,电气化工业**的完成,导致社会生产力的陡增是必然的,世界各国也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共和国以各宗工业产品为代表的“经济入侵”,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大萧条又导致各国都相继高高筑起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所以共和国就不断在自身周围拉拽盟友,朝鲜、琉球、哈萨克、印尼、东南亚等等,最成功的也就是“经济入侵日本”,它充分体现了共和国急于转移生产力过于发达与市场容纳力不足的矛盾。

    矛盾不会被彻底的消灭,它只会被暂时的解除,就像当初共和国进入波斯湾地区控制世界石油能源一样,利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世界各国都还并未注意到石油这种资源的重要性之时,共和国就出于未来利益的考虑,花费重金在伊朗王国扎下了根,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也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一大半的石油资源,把石油这种资源变成了经济武器的同时,共和国其实也是在为将来的矛盾转移在做准备,因为当时的共和国,已经看上了人口众多的英属印度。

    人口基数的庞大是构成强大市场容纳力的一大条件,当然并非是必要条件,但英属印度没有被共和国大举的“经济入侵”,是因为当时共和国还并未掌握东南亚,也并没有太好的理由将自身的影响力推广至该地区,但在世界的西方——欧洲,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将世界大战的熊熊大火再次点燃,战争带来的消耗,无论是军事物资,还是人类生命都是空前巨大的,共和国正苦于无法转移矛盾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了.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继续打下去,对于共和国而言是有巨大利益的,战争财是最好赚的,更何况共和国实际的势力范围,还仅仅局限在亚洲和中亚地区,希特勒即便把整个欧洲都变得生灵涂地了,对共和国自身而言,也最多是让许多的工厂因订单太多而忙得不可开交而已,死的又不是中国人,让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白种人自相残杀,也是共和国的自由。

    季云飞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想着自己思考能力之外的事情,回家探亲之后又要去“上学”的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些长远角度上才会对自身有所影响的事情,他心里有些渴望共和国参战,狠狠的教训所有以前看不起中国人的国家,但他心里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共和国不要参战,在任何国家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