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五章 新生

大国无疆 第五章 新生(2/4)

的话,就像他经常给张宇说的另一句一样——在对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之前,中国绝不可以妄称大国。

        “有道理,精辟得很特别。”

        俩人互瞪一眼,都潸然一笑,张宇也没再打扰张雨生审阅文件,毕竟这玩意儿可是事关自治区未来十年的科技发展战略,事关几所重点高校、十余个重点实验室、以万计人才的青春年华,每次都将以亿计投入的科研资金,还有数十个大型企业、上千家工厂单位的后续协作,任何一点差错都将是不能容忍的。

        该计划是由张宇主导策划,除了动用他自己的那台光脑资料以外,集中了工业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七大部门精干力量,对业已成立的中国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进行考证,对即将成立的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进行能力预评,除了做了相当的多的详尽工作之外,还有由审计署和人民银行对自治区的未来经济承受能力做出调查、评估和计算,一项影响至深的计划案仅用时两月余时间体现了政府对之的重视程度和足够的高效率,因为它的名字叫做“泰山”计划。

        泰山计划是基于自治区当前科技、工业、教育和经济等为主的综合实力,而制定出的一项为期十年的科技发展计划。按照计划而成立的众多科研机构,将对一系列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做出研究。将对生物技术、航空甚至航天技术、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新材料等等方面展开研究,说得简易一点,就是要争取十年之后,能有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先进工业加工制造设备如数控机床、生物科技制药、洲际航空和航天探测、高新合成材料等等东西或者工艺的掌握。如果该计划完成得顺势顺利,或许紧跟着的还有规模更大的计划,反之则会延长时间继续攻克。

        事实上,有非常完备的技术资料和财政预算做基础,该计划应该容易完成,或许提前完成的可能都很大。但这个世界是不允许完美存在的,几乎无瑕疵的泰山计划也有短板和限制条件。限制该计划的瓶颈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没有足够的科研人才,而是没有继续下去的资金。

        为了准备足够的人才,自治政府从1915年就开始实施“耗费奢靡”的全民义务制教育事业、陆续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院校和科学实验室,由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很有限,所以从1921年开始自治区的高素质人才每年仅能以3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建立了更多高等院校之后,自治区的高素质人才年递增量将有所加快。

        也就是说计划于1923年年中开始实施,以仅有的六所高等院校和十四所研究所大概4100人为基础,在计划的前四年每年只递增3000人左右科研人员规模,1927年左右将有近两万人的规模,而后自治区将迎来实施全民义务制教育之后的首个大学生集群毕业年,将有十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接受挑选,海量的人才可供选择的时候,恰恰也是计划实施之后的后半叶,当然也是最关键的剩余六年,这样算下来到了整个计划会超过动用的人才数的设计量,十五万人的规模足矣,而且教育部也没说十年之后不再兴建高等院校,做到每个省份一所大学甚至两所,义务制教育实施到高等教育阶段,这是教育部自己定下的目标,对泰山计划更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另外一个瓶颈就是“没有继续下去的资金”,其实这个问题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威胁到计划的继续进行。既然人民政府下定决心要在这计划上做出一番功绩出来,那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而且长期以来自治区已经习惯了工业领先所带来无穷尽的实际利益,拉大与列强间的科技实力差距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科研带来的一系列结果最终目的还是化为实际利益,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对整体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所以计划是主用于军事也好,民用也罢,复兴党、人民政府除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关头,否则是不会停下该计划的。

        “泰山计划比起政府主导的众多计划工程而言,没有任何一项基建工程能比拟它,涉及范围之广、动用人数和资金之多、历时之长等等,都是我们所未能遇到过的,这需要一个很有效力的领导组织来统一协调管理,而且还需要一个机构对科研成果的成功与否做出鉴定,依我看…”

        “狗嘴里何曾吐出过象牙,你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反正我张大爷都成你的奴才了,你爱怎么使唤都行。”张宇玩弄着手里的烟盒,他并没有烟瘾,而且黎晓冉从怀孕之后他就很少吸烟了,完弄烟盒无非是在打发时间而已。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坐着等结果的枯燥时间里。“我说你是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才批阅啊?咱以前给你的计划案就不够大,战略储备和军事改革的都很庞大重要,你也都很快批审下来,这次能不能快点儿?哥们儿。”

        张宇是好一阵催促后,张雨生这才在计划案上签下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