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九十九章(续) 生死不离

大国无疆 第九十九章(续) 生死不离(2/5)

。”

        张雨生的话音刚落,电译员放下耳机就跑步过来说道:“报告主席,海原机场第四次情况汇报,半小时前政府组织了一部分力量加入抢修队伍,目前机场紧急抢救性建设已经接近完工,9点15分保证恢复通航能力,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海原机场自开建以来还未夜间通航过,们问今夜是否会有救援飞机抵达?而且灾区目前下起了小雨,如果夜间没有飞机抵达,他们将集中力量去救援灾民,不过他们保证会有足够的精力确保明天引导救援飞机起降。”

        “你回复他们,他们能在9点153完成机场抢救性建设已经是大功一件,十分钟之后我会向他们发出是否会有救援飞机抵达的确切消息!”张雨生说完,他又看了看一旁的气象专家谢福嵩,得到一个眼神答复后,抓起桌上的电话,那边的张宇已经等候了一些时间了,当然刚才的对话他也听到了不少。“怎么样,清楚现在的局面了吧?我只问你,有没有信心在小雨情况下降落海原机场?有还是没有?”

        电话这边张宇是真不敢吱声,转头过来看了看身旁的王助、巴玉藻等人,心里有了底气后回到道:“陆军第二师和第三师先遣突击力量已经向海原和固原挺进,他们就是爬也会爬进灾区去救援的。人民军的空军,自然也不是吃孬饭的!!”

        放下电话后,那边的张雨生有了主意和安排,这边的张宇自然也不会落下。“通讯员,立刻联系洪国远和廖朝东俩人,别的啥也不说,就问他们敢不敢给老子夜间降落海原机场!”

        张宇说的这两人,一个是自治区首位飞行小时达到3000的首席F-01“飞雕”战机的试飞员,除了飞过空军的首款战斗机之外,他这人还兼任了空军运输机的试飞工作,而另一位是前中航集团首席试飞机组组长,自治区众多的航线都是他们组飞出来的,包括兰州至海原这趟特别支线,俩人的飞行技术自然非常过硬。

        “司令,能不能考虑一下中航第二集团的那款飞机?”张宇在等候回复的时候,王助在一旁适时的提醒道:“直升机或许更适合于此时这种情况,西科斯基带领的中航第二集团直升机研究工作组,他们也肯定很想自己的作品做出一点特别的贡献……”

        中航集团是在1921年11月5日正式被工业部宰成块的,一分畏四的它变成了三大集团一大独立动力公司,第二集团被特意安排在较为偏僻的贵州境内,如此安排除了让该集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之外,更多层次是为了发展需要一定保密的飞行器科研、生产和制造,比如直升机和战斗机,直升机尤其是重中之重,而且在宰割成块之前,西科斯基等人已经在前中航集团取得了不小的研究进度,到了贵州之后因为工业部的照顾有了更好的条件,所以很快有了具体的实际成就,那就是让中航第二集团的首架直升机样机试飞。

        1922年4月中航第二集团的代号为“竹蜻蜓”的样机做了首次试飞工作,这款以另一个时空的首款大规模使用直升机贝尔-47为剽窃对象,由于张宇提供的资料并不是很详细所以很多部分还是直升机科研组的功绩所在,所以在很多地方超越了剽窃对象。

        装备中航动力公司提供“ZSH-01-F1H”280马力的增压活塞轴发动机,该单旋翼直升机由一副直径11.32米的旋翼提供升力,并由一个尾桨来平衡反作用力矩,为了实现方向操控和改善稳定性,机身尾部还安装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整个机身构造非常简单,空重不过858公斤,而它的起飞重量却达到了1340公斤,能达到每小时160余公里的最高速度,以135公里的巡航时速可达到400公里的航程,当然也正是因为它有有地效时5060米的悬停高度、无地效时的4480米的高度,王助才敢于在这个时候向张宇推荐它们。

        “第二集团不是正忙于验证它们吗?而且这会儿它们才不过15架而已,全部调到灾区去救援也得转场三次以上,真要让它们参与到救援工作也是天明的时候了……”

        “不,第二集团有一批竹蜻蜓在兰州,而且他们最近就在对山地飞行进行验证,数量不多只有三架但很明显是一支宝贵的力量,而且这直升机是单人驾驶操作,机舱可运载三名乘客或者150公斤货物,也可以改成医疗救助飞机,运一个担架和一名随行医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旁的巴玉藻站了出来,他回到自治区后的航空成就不菲,但很多时候光鲜的一面都是王助,他主导研发的飞艇项目还未得到空军的赏脸,但还是受到了民航公司的欢迎,用更为廉价和安全的飞艇为旅客服务,西南民航和中国平安航空公司都是持欢迎态度的,而且俩家公司都从中航第三集团购买了不少飞艇来执行一些航线运输,对于有钱又不赶时间的人而言,坐飞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