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网游 > 象棋 >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象棋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2/3)

起,也有俄罗斯等老牌帝国回归。这个潮流也清晰地反映在国际象棋领域:男子世界冠军维斯瓦纳坦?阿南德来自印度。而英国人薇拉?门奇克在1944年英年早逝前一直保持着女子世界冠军的荣誉,此后直至冷战结束前的冠军一直是苏联人,而之后虽然还有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女子国际象棋冠军,但有四名冠军棋手来自中国。

    亚历山大·彼得罗夫(英文Alexander Dmitrievich Petrov,俄文АлександрДмитриевичПетров)是早期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是国际象棋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雅尼什(Carl Friedrich von J?nisch)一起分析并奠定了“彼得罗夫防御”,又称“俄罗斯防御”(C42),即1. e4 e5 2. Nf3 Nf6,丰富了国际象棋开局武器库。

    彼得罗夫还创作了许多国际象棋排局,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仑的莫斯科大撤退”排局,介绍如下:

    1812年,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率军60万,兵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攻占莫斯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把主力撤离莫斯科,威胁法军交通线,组织军民“坚壁清野”,袭扰法军。拿破仑眼见前线飘雪,俄军不知去向,法军过分深入,补给线太长,官兵饥寒交迫,战争形势极其不利,决定从俄国撤军,于10月19日下达撤退令。

    排局选择的时间点就是拿破仑决定撤军的时刻。棋盘上的h1-a8斜线为法俄军事分界线,a1格为俄京莫斯科,h1格为法京巴黎。黑王代表拿破仑,深入俄境,占领莫斯科。白王代表沙皇,远离首都,躲避拿破仑大军的主力攻击。但拿破仑深入敌后,形势不妙,正准备撤军。等到法军撤退行动开始,俄军主力即蠢蠢欲动,紧跟法军,但不派主力与法军交战,只用哥萨克骑兵、游击队埋伏骚扰法军。

    法军行至别列津纳河附近,俄军设下一个“口袋”阵,准备一举歼灭法军。但俄将契察可夫被法军佯动所迷惑,违反库图佐夫命令,把本部主力南调到扎博舍维奇,为拿破仑所利用。拿破仑带领法军于11月底搭桥抢渡别列津纳河,随即毁桥,逃脱俄军追杀。在别列津纳河战役中,拿破仑损兵4.5万人。

    这里,白棋王后(俄将契察可夫)本可以长驱直入a8格,一举杀王,但是,由于他的失察,错过了这一绝佳的机会。

    历史上,拿破仑逃过一劫,带着约3万人残兵败将于12 月6 日逃回巴黎,重整旗鼓。

    但是,在棋盘上,拿破仑还是被将杀了。沙皇(白王)恼怒,自己闪开,命令库图佐夫(白棋王后)出击,14. Kg2#,一举擒获拿破仑。

    虽说棋盘上的故事在时间点上不完全符合历史,但是,与拿破仑最终的命运还是一致的。

    纽约国际象棋圈的活跃人士费斯克(Daniel W. Fiske)第一个提出组织一次全美国际象棋冠军赛。他同朋友们讨论了这个想法并且确定:一是要把美国国际象棋下得最好的棋手都请到纽约来,二是比赛定于1857年10月6日正式开始。

    提前几星期,参赛棋手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纽约,他们是阿拉巴马州的梅克法官(Judge Meek)、艾奥瓦州的保尔逊(Louis Paulsen)、康涅狄格州卡尔斯罗普(S.R.Calthrop)、政论家朱利安(D. Julien)、曾先后访问过巴黎摄政咖啡馆和伦敦辛普森俱乐部的纽约棋手汤普森(J. Thompson)以及参与组织赛事的普鲁士人利支滕海因(T. Lichtenhein)。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几天,人们还接到电报,说摩菲正在路上,赶来参赛。

    与1851年伦敦大赛一样,在1857年第一届美国国际象棋冠军赛采用淘汰赛制。两位种子选手是摩菲和保尔逊。人们担心,他们会早早地遇上,但很幸运,抽签结果是:保尔逊对卡尔斯罗普,摩菲对汤普森。

    摩菲的即将到来让人们感到振奋,人们都想见一见这个传说中的神童。终于,人们见到了摩菲。摩菲身高不足1.50米,有一张像年轻姑娘一样俊秀的脸,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富有教养,无可挑剔。他戴着白手套,移动棋子动作具有一种女性的优雅。让人有些神秘莫测的是,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单片眼镜,手持一根手杖。

    摩菲下棋速度很快,一步棋思考从来不超过10分钟。下完后,他就不动声色地耐心等待对手走棋,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情。而他的对手呢?经常是明显地处于劣势输棋境地,却死不认输,每走一步棋要用上一小时思考,而对手好不容易走了一步棋,摩菲随即予以回应。

    第2轮,摩菲遇上梅克法官。这只是走形式,梅克法官本人对此并不抱幻想,摩菲胜出。而保尔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