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女生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五十三章 似有所思

我竟然是白骨精 第五十三章 似有所思(2/3)

待遇。

    可是她们始终保持着“只有香如故”的心灵和美好的人生理想。

    在她们被玩-弄的躯体里,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茶花女虽出身卑贱,但却能坚决地拒绝“用不着对她讲礼貌”的诸多男人的纠缠,显示了她高尚的自尊。

    特别是当杜十娘得知自己刚跳出火坑又将陷入虎口之时,她失望于李甲,绝望于尘世,毅然怒沉百宝箱,纵身清流中。

    死,成了她最后的自尊。

    杜十娘与茶花女两位纯朴善良的风尘女子都对爱情专一执着。

    杜十娘与李甲,茶花女与阿尔芒,也确曾有过一段短暂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浪漫生活。

    然而,她们所钟爱的男子,最终,一个背叛了,一个误解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她们因情而生、因情而死。

    只是,杜十娘死于怒,怒的是“梁间燕子太无情”的负心汉。

    茶花女死于怨,怨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势力。

    杜十娘与茶花女最终都选择为爱情牺牲自己。

    但是,杜十娘是被负心汉离弃后在轰轰烈烈中香消玉殒,魂归天国,显示了如火的个性。

    茶花女是在遭心上人误解后痛不欲生抑郁而终,表现了她情柔似水的品性。

    李甲是不是后悔了呢?

    他悔的是“十娘椟中有玉,自己有眼无珠”,最终仍然无非一个“钱”字;阿尔芒是不是也后悔了呢?

    他悔的是“除了他的侮辱是他始终爱她的证据外他还给她什么?”

    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或许因为她们的灵魂太高洁的缘故,她们不能也不愿与浑浊势力同流合污。

    因此,杜十娘与茶花女最终都以她们年轻美丽的生命为代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共有的肮脏职业与美好心灵,下贱身份与聪明才智,屈辱地位与坚强人格,执着的美好追求与勇决的自我毁灭,形成一系列的巨大反差,震撼人心地控诉了罪恶社会,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和惆怅。

    同时,在西方文学中,还有一个与杜十娘相似的悲剧人物,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笔下的苔丝。

    的确,苔丝也有着同样完整的故事。

    在亚里士多德陛下,苔丝一开始被亚力克奸-污。

    后来苔丝又遇到了安吉尔,两人从此坠入爱河,并喜结连理。

    但是,当安吉尔得知苔丝被亚力克奸污后便抛弃了她。

    苔丝在无助与悲愤之下杀死了亚力克,最后,当安吉尔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时,苔丝由于谋杀罪而被处以绞刑。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更多在情节方面的体现,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由六大部分组成:情节、性格、言辞、思想、形象和歌曲。

    其中最重要的是情节。

    行动是悲剧的灵魂,是它的基础。

    情节由事件组成,而事件则由人的行动构成。

    亚里士多德首先强调的是情节,他主张“情节中心说”。

    因为情节是行动的模仿,是事件的安排,也是一部作品的血肉。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有三大部分,即突转、发现和苦难。

    这三种成分是悲剧情节简单或复杂的基本条件。

    情节对于悲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悲剧如果性格、思想、言辞和形象等方面运用得比较好,但情节安排得不好,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悲剧。

    相反,如果性格、思想、言辞和形象等方面运用的不构成熟,而情节安排得比较好,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好的悲剧。

    情节的突转是剧情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主人公由不知到知的醒悟或顿悟。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渐渐发现他们不幸的处境和由过失或疏忽而造成的苦难。

    在此,亚里士多德强调“突转”应该写主人公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在关键性的行为面前,主人公宁死不屈,或者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接受厄运的挑战,这样就更能显示出主人公的高尚品格。

    在突转—发现—苦难过程中,悲剧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

    所以,我们通过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来比较杜十娘和苔丝,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都遭受着同样的苦难。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