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女生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扬光大

我竟然是白骨精 第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扬光大(2/3)

 后面到了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

    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

    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

    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的特点决定的。

    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

    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

    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

    公元1396年,38岁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义持。

    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阁寺。

    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

    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长秀、今川氏赖、伊势满忠协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着述《三义一统大双纸》,这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础,而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草创了能乐。

    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

    东山文化是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

    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的东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还有一个着名的同仁斋。

    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

    这个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

    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把这种建筑设计称作“书院式建筑”,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院茶”。

    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

    没有品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

    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

    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

    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

    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

    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

    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动,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

    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

    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