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女生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二十章 古人的待客之道(二)

我竟然是白骨精 第二十章 古人的待客之道(二)(2/3)



    要说有一个好娘亲太重要了,陶侃他妈一声令下:儿砸去把我睡的新草垫剁了去喂你盆友的马,最终范x酒足饭饱,告辞离去,侃妈又让陶侃去送客人,陶侃一送再送,一口气送出百余里,范x一看这小伙不错,极力为其扬名,之后陶侃官运亨通,所以喽,做人嘛,要听妈妈的话。

    ------------------------------------------------------------------

    还有就是陶渊明了,那就是即便你是客人也不能影响我睡觉。{哎,果然,这是只属于名人才子的任性啊!}

    话说,陶渊明大家都知道吧,辞官之后他隐居起来{想起那首“采菊”名诗了吧}。

    名人嘛虽然隐居来访的客人也络绎不绝,有高官显贵,也有乡野村夫,人气超好哒。

    陶渊明爱喝酒,因此家中酒水不断,所以不管谁来,都要对饮,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但是,如果客人酒量比他好,他先醉了,他就会下逐客令:我累了,想睡了,你走吧!

    可是那些客人们应该还会忍不住找他喝酒吧,所以啊,不怕你性格古怪,就怕你没名没才{财}还性格古怪。

    有此可见,这些名仕的待客之道大多比较古怪,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的待客之道还是比较正常的。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嘛,待人待事都自有一套规矩。

    尤其在古代,做君主的讲究君道,做臣子的讲究臣道,做父亲的讲究父道,做儿女的讲究孝道,做丈夫的讲究夫道,做妻子的讲究妻道,不同身份的人自有不同的道义要遵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但中国人对于待客之道依然热衷。

    大到国家元首间的外交来往,小到个人间的家庭往来,对待客人,我们总是热情十足,总是将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客人。

    中华名族的待客之道博大精深,它不只体现在外表场面上,更多的是待客的用心,以及热情中体现出的自信与修养。

    关于我国古代的待客之道,《周礼》、《仪礼》等很多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一个极其讲究尊卑有序的时代,这在待客之道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古代的待客之道非常完整,如果有客要来府上做客,主人要去迎接,当然了,迎接的程度还是要取决于客人的身份。

    如果是君臣相见,二人都无需出门迎接,只需要站在房屋门口的台阶上即可,做臣子的要比君主第一个台阶;如果来的客人比主人地位尊贵或者二人地位不相上下,那么主人就要到大门外面去迎接;如果主人的身份比客人身份尊贵,那么就在门内相迎接而不必到大门外去。

    进门时候也有讲究,客人要从左进,而主人是从右边进门,如果来者是帝王的话,那么主人就要从左门进,而帝王是从右边进,这正是所谓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这其中处处体现着尊卑之道。

    吃饭时的规矩可以说是整个待客之道的重头戏,首先是座位的安排,在宴客室内,坐西朝东为尊贵之位,多数情况下是主人的位置,如果是帝王驾凌,当然就是帝王坐尊位了。

    食物碟碗的摆放也有讲究,饭和大块的肉要放在左边,汤则置于右边。

    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然后客人还需要还敬主人,一献一酢,一来一往,期间还会互敬礼物,处处都是讲究。

    饭毕客人离开时,主人要出门相送,门外客人要走时主人还需拜俩次,而客人则无需再回拜,客人转身离开后一般是不可以转身回头的。

    古代的待客之道所蕴含的学问博大精深,这里只是粗浅的介绍一二,有兴趣的朋友们可参考古书文献了解更多。

    与古人相比,虽然现代的待客之道并没有如此多的讲究,但是好客的心却是与古人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续也会为大家专门介绍些关于现代人的待客之道,敬请待之。

    文化,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文化,它是一个国家在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传统艺术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各种体现。

    它包括人们在物质、精神方面的种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的,那就是俗语文化,俗语中有着古人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各种经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承。

    俗语一词,早在《史记》以及《汉书》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说,俗语的文化底蕴非常的深厚。

    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看到这些俗语的存在,人们在做客的时候,主人家就会请客人喝茶,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