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帝国行 > 第96章 血战杜阳(25)

帝国行 第96章 血战杜阳(25)(2/3)

只要咸军不害三世子性命,我军依然可在杜阳城下与咸军角力。逼迫咸国就地划界,杜阳城以东为我军占有,以西依然归咸国,如此方可不枉我军劳师出兵。”

    “可寡人的昌儿,昌儿……万一咸国心起歹心,我的昌儿如何是好。”

    “大王,纵然咸军死战,其国力已如枯蒿,久战必不能胜。咸王定然知晓此理,故而咸国拖不起,而我军拖得起,此番出使定然谋求速成。

    久拖之下咸国若不能胜,必败无疑。败了,咸国江东全土尽入我王之手,咸国只能企望大王不要挥师西进,届时咸王岂不乖乖将三世子平安奉还。”

    范涛料定,咸国此来使必让晋军悉数退出咸国江东土地,然后才会放人。晋王真要因为护短退兵,晋王的威信和晋国几十年千辛万苦打下的局面也将付之东流。

    眼下丞相公叔阔新死不久,内朝各派系蠢蠢欲动,晋王的权利并不稳固,对相位的争夺趋于激烈,此时悉数撤兵,结果只能是公叔阔留下的内朝班底全部垮台,定下的战略方正化为泡影。

    公叔阔死前密召范涛授计,曾说起晋王姒巍没有主见,且爱子如命,尽管不是什么逆鳞,但眼下被咸军攥在手里,就成了人家的把柄。

    要保证到手的胜利果实,只能让韩合在杜阳城外继续消耗咸军,同时源源不断派出援兵与咸军打消耗战。

    咸国战祸连年,兵源已经枯竭,南面志国陈兵,东北长孙国虎视眈眈,咸国无力从本土抽兵,打消耗战无异于等死,届时咸国也只能接受就地划界协议。

    晋王权衡再三,决定采纳范涛之计,令韩合继续攻打咸军江东主力,并再发北地役兵十万,民夫五十万,驰援韩合大军。

    战火从二月开始,一直持续四月,三月中旬江东诸地普下豪雨,江水暴涨河水漫堤,韩合先以溶洞运兵咸军背后,大举偷袭被赵逊识破,未能得逞。

    而后又以“灌穴”计,引杜阳城以东河水,灌入地下洞穴,洞穴直通杜阳城外咸军后营以西不到百丈,水灌之下,一夜间出现南北长度超过四十里,最宽处七十余丈水洼洪泛区,籍此切断咸军西退后路,令咸军始料未及。

    战事至六月中旬,两军大小交手十三战,晋军伤亡五万余人,咸军伤亡过六万,战斗最为激烈时,咸军一度攻入杜阳城,后被韩合夺回,又赶出城外。

    晋军十万援兵于二月底征召,三月中旬征齐,操练一月,于五月底抵达杜阳城,战斗力明显下降。

    咸国增兵六万,其中三万为守卫咸国都城陔陵守备郡兵和咸王禁军,战力颇为强悍,三万为去年强征新军,另有五万水军停靠尹秧城,随时可以上岸集结。

    进入七月,战事愈发残酷,咸军战力之坚韧令韩合大为头疼,由陔陵调来杜阳的三万咸军战力颇为强悍,皆以重步兵为主,其中更有数千咸王禁军,交手之下颇让晋军棘手。

    战至此刻晋军数量约在十二万,咸军十一万,咸军兵力倒挂,若是加上尹秧城外的那五万咸军水军,咸军大有翻盘可能。

    战事持续至八月,江东再现饥荒,战争致使江东春耕荒废,夏耕无望,战争长期持续性,令秋收无望,咸军粮草不济,难以坚守至今冬。

    尽管今年春雨绵绵,夏初未曾大旱,怎奈战火猛于虎,老百姓生计难以维系,咸国终于撑不住了。

    这天,八月十八,俗称烧火旺,是夏季之中最热的一天,大概和大暑节气差不多。

    晋王心急如焚的来回踱着步子,身旁坐着一尊硕大的冰鉴,里面盛满了冰,中央还有一个高台,高台上斟着一大碗酸梅汤,但姒巍却是毫无心情享用。

    范涛出的计策倒是短暂的维持了内朝的局面,但在咸国的战事却打成了消耗战,咸国死战不退也到罢了,长孙国答应的陈兵咸国边境却未能履约。

    相反志国在晋国的西部边境突然间陈兵四十万,将原本屯于志国、咸国边境的十万大军移防到晋国边境,已有大举进犯征兆。

    “范卿,江东战事可有来报。”

    “回大王,韩合尚未发来军情急报,估计最快今晚能到。”

    “寡人听闻志国稻谷长势惊人,将是丰收之年,如今又在边境屯兵四十万,似有重开战端之象。寡人有意让出合池以西,换取咸国停战,以免志国乘虚而入,你意下如何?”

    “大王所虑不无道理,但咸王比大王更急。江东之地今年未曾春耕,夏耕看来已无可能。眼下咸国大军员额近三十万,多是老弱病残之辈,比之开战前还多,若是合计战死者,咸国先后已有四十余万人入伍,其国内良田荒废甚是严重,大王只要再拖上三月,至秋末冬初,咸军粮草不济,定败无疑。”

    “三月后志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