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帝国行 > 第877章 自立根生

帝国行 第877章 自立根生(2/2)

地,一直连通南极洲大陆,有人统治区和无人统治区的陆地面积,保守超过一亿一千万平方公里,比当年所估计的结果大得多。

    推算星球半径转换成公制,约六千八百七千百公里之间,比地球略大一千公里。

    当然,这个数据尽是粗略推测的结果,并不具实际意义。

    但倘若以地球为标准建立基准,地球陆地面积仅占地表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一亿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分布于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之有不到四千万平方公里,如果北极有陆地,北半球可供人类居住的土地将少得多。

    理论上从晋国、宋国的东海之滨,到西海波棱海之畔,能渡海南下绕过千岳山大陆,去往金雪狄本土登陆,但一千多年来从未曾实现过。

    南半球大陆的三分之二处有东西三道隆起的山脉,麓翼山将大陆以东南北一分为二,以西横亘、穹岭两道山脉将大陆以西南北一分为二,掣驰城正好坐落于横亘山脉与麓翼山脉之间的大草原上扼守南北通道,由此南半球大陆三分之二的土地归属中原,三分之一的土地归属金雪狄人。

    其中麓翼山脉一直向东南延伸至大海,行船三月不见尽头,而按穆尼的说法,这条山脉弯弯曲曲,沿途有陆地,都是坚硬的而陡峭岩石,甚至是雪山,根本无法耕种。

    此前金雪狄人多次派出远洋船队寻找平地,试图将土运往平地填出一块可供耕种的土地,用于建立补给港口,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由此推算,这道延伸至海中的山脉,不仅仅是向东南延伸,而是向东南延伸后改向西北延伸,就像一记右钩拳,最后应该会出现在宋国东海岸的东北远洋,或是晋国东海东南远海,甚至更远处。否则从陆地的走向上分析,绝不可能沿着山脉航行三两月也看不到尽头。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沿着山脉航行又绕过了山脉贴着山体继续航行,由于导航术的落后,以及船只远洋能力的制约,无法判明航行轨迹。

    至于经由西海前往波棱海南下,由于沙漠的阻隔,即便船队能抵达,情况也不乐观。行船过去可以,但回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型远洋船只携带补给,无异于zì shā航行。尤其是当下,三五千石内河船根本不足以担负远海航行任务,更何况是大型船队。

    此前百里燕曾一直困惑金雪狄人本土位于高寒带地区,按说不应该繁殖出五六千万的人口,其本土环境与中国东三省,é luō sī的远东相当,再往南就是西伯利亚和极地,如此高冷的纬度,在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明文,很难繁育出如此庞大的人口。

    现在看来,是巨大的高寒带沙漠调节了寒带气候,穆尼的转述无疑也验证了这一点,越是靠近沙漠的地区,一年中的温暖季节越长,约远离沙漠,温暖季节越短,就像新疆一样。

    不过也颇为令人费解,寒带地区几乎罕见有沙漠地形,沙漠的形成根本原因是蒸发大于降水,既逐渐形成荒漠戈壁和沙漠。

    南方高纬度地区四季不缺雨水,常年低温,纬度越高,蒸发率越低,积雪覆盖的时间越久,即便把树木砍光,丰沛的将水将cì jī草本科植物的生长,形成草原地貌,再不济,也是苔藓沼泽,形成高寒带沙漠实属罕见。

    要说能否形成高寒沙漠,倒也并非不可能。假设这片沙漠早年是一片浅海,剧烈地质活动,令地下隆起潮水退走,最终露出海底平原,由于形成时间段,一两万年甚至几千人类形成部落群居,产生社会文明之前,自然变迁不足以改变地貌,最终形成金雪狄人眼中的沙漠。

    为抵御沙漠的恶性扩张,金雪狄人沿着本土的外缘自北向南,一直延伸到南方最冷的雪原处,修建了长城,将沙漠阻挡在可耕种的土地之外,并利用冬季风雪低温的环境,有组织的修建沙堡固沙。

    沙堡是一种利用雪和黄沙,一层一层堆积浇热水堆积的土台,一层沙一层雪,然后埋上草料的种子,浇透热水使之迅速凝结城沙包,来年气温升高,沙堡中的冰雪一层层的融化,一层层的草籽自己生根发芽。待到最下层草籽长出嫩叶,上层一摞摞积累下的草籽大片长成,最后形成连片的草地。

    这种治沙方式也只有高寒带沙漠能见起效,因为当地冬季有水分的补充,热带和中温带常年无降水的沙漠,很难创造奇迹。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