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帝国行 > 第246章 邵平之战(11)

帝国行 第246章 邵平之战(11)(2/3)

天夜里,叶信见过了方千、陆肇、白合三人,除陆肇、白合愿意继续效力咸国,方千打算卸甲归田不再征战。但回徐国短时内是不可能了,只能暂时留在咸国,率领麾下一班兵士为咸军种地纳粮。

    第二日天不亮,匆忙囫囵睡了两个时辰,百里燕{既魏贤}前往校场,亲自布置宣讲《告天下万民书》一事。

    邵平人多,要在短时间内展开政治宣传工作并不容易,而且邵平城属地的主城,远比孤立的村落和县城毒害更深,邪教的反弹力也更强。

    就在昨晚睡觉的功夫,有孙国乡勇组织的袭扰层出不穷,伤了一百多人,虽然没有泛起什么大浪,长此以往的麻雀战,袭扰战,拖也得被拖死。

    十几万人绝大多数都是文盲,识字的士绅权贵阶层几乎被消灭荼毒殆尽,短时间内找到大批识字的人都是棘手问题,此事让百里燕不得不开始考虑基本的扫盲和初级教育问题。

    咸军当中半数将官都是文盲,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百夫长、仕长升不上去的原因之一,就因为不识字,难以得到重用,连字都不认识,很难难自研兵书。

    尽管赵逊主军之后,突击提拔了一大批中低层将领,紧随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提拔将领不识字,只能靠中军官不断口头传令的弊端,一旦大军分散出击,来往传令不少都是以书面密函为主,倘若不识字,便是要耽误军机。

    蒙昧和无知归根的到底是教育的普及率低,缺乏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常识,共同造成的结果,既有当下历史的局限性,也有人为制造的人祸。

    要扭转这一普遍现象,绝非一朝一夕,一个人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局面,非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三五十年时间。

    校场的宣传工作持续了两个时辰,调集了咸军识字将官、兵士两百多人深入各营宣读《告天下万民书》,投诚以及降兵先抽取什长以上将官和所有识字人员集中宣传教育,而后再有点到面,让他们自己实地感受,普通人是否也能神术护体,仙法加持。

    对老百姓的宣传工作,先从咸国人开始。

    咸国人占了邵平五分之二人口,用自己人对自己人宣传容易教化。咸国人中与孙国、志国、徐国迁入的移民又有部分通婚,再以血亲关系和方千、陆肇部下等人的现身说法,实地感受加以扩大影响力。

    同时进行的还有对邵平仓储及王泉等人财产的查抄和审讯,对付黑巾军的伪官吏,一概从严查办,有血债的要清算,被迫胁从的查清后视情况处置,不能简单粗暴的一概而论。

    邵平人口十五万,近两年连年受蝗虫袭扰,损失惨重,只有去年秋收,收上来一季的口粮。老百姓家中的存粮其实上月开始就陆续出现告罄,不够坚持到夏收,黑巾军的措施其实从一开始就有着严密而周详的计划。

    他们接管城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tú shā权贵和富裕阶层,通过掠夺财产,以获得更多的物资补给。不论善恶,一概以盘剥老百姓为名血洗,清洗廖家等从善如流的大户根本不是意外,而是有计划有预谋,早就已经摸清了邵平情况。

    待邵平哗变的咸军被调走后,来自孙国的黑巾军即刻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清洗,由此掠夺了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

    王泉的家zhōng gòng计抄出了七块金铤,一百三十多根寸金,近五百根寸银,都是在当地抄家灭门活动中的分赃,换做是太平世道,不可不为富足。

    此外还有精米近千石,腌肉五十多缸,丝绸和布匹三百余匹,由此可见,黑巾军起事不到一年,其内部的特权阶层,已经完整的继承了此前历代权贵阶层的所有特性。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黑巾军本质不是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的起义军,依然还是一小撮人为攫取权利,利用来百姓的蒙昧无知和历史的局限性,发动的duó quán战争,本质依然是权贵阶层的特权再分配。只是将特权从一群人手中,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

    所有查抄的金银珠宝、布匹丝绸,一概冲入军中用于赏罚,粮草等口粮仅够全城无粮百姓支撑到夏收之后,如果没有咸军攻占邵平,以邵平治下春耕种下的水稻和有效劳动力计算,黑巾军仅仅从邵平就能征收三十到四十万石以上的军粮。

    黑巾军在占领地实行《清户粮》制度,有点像集体食堂,每家自留粮的多少不一,有人能挨到稻米收上来,有的则不能。

    因此等不到稻米收上来的人丁可以要求接济,但前提是家中遭到彻彻底底的搜查,确认没有余粮,可以去粥棚,每人每天定量喝两碗稀粥。

    黑巾军熬的稀粥百里燕去看过,清汤寡水几乎可以一眼见底,然后加一把野菜和盐,将就的灌下去。如此也仅仅只能保证多数人饿不死,这一点倒是要比咸国治下的郡县要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