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帝国行 > 第113章 新政风波(7)

帝国行 第113章 新政风波(7)(2/3)

郎中,也因替豪贵看病积攒了大量财富。

    方才抛砖引玉矛头直指王公贵胄勋戚士大夫土地与私财,便是撕破《推商税》的脸。恭首谦作为相国公孙岳的门生,矛头对准他,便是向相国公孙岳直接发难。

    现场都是自恃才高八斗的文人书生,都想着依附于势力权贵得偿所愿一展抱负雄心,加之长期耳濡目染忠君之道,权贵的特权成了理所应当之事。

    即便有人发现《推商税》将权贵排除在外,在忠君思想熏陶下,特权在文人眼中也成了一种常态价值观逻辑。他们依附于权贵,无非也是奔着特权而来,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出于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出发点投生仕途。

    百里燕由此一问,一时引起众人议论,在座、在站的多半都是议贤馆的老面孔,反倒是百里燕不常来,也不曾抛头露面,认识他的俩廖无几,甚至连城西益草堂魏郎中闻之者亦甚少。

    这时恭首谦开口了:

    “魏郎中所言不错,新政却未将勋戚纳入新政之列。但常言道,食君俸禄替君解忧,勋戚大臣国之栋梁,赏以封地食邑意在勉励其心,为我王当出谋划策中兴社稷,倘若再征税赋,岂非陷我王于不义。”

    由于知识的匮乏和信息传播的不畅,知识只被少数权贵阶层所掌握,而要治国,需要知识,但又被权贵所掌握,于是治国的方略自然要考虑权贵的利益。堂而皇之以为君解忧获得经济特权,就成了一贯的政治潜规则。

    恭首谦堂而皇之将贵族特权与行zhèng quán利挂钩,无非是当下思维的盲区和政治惯性作怪,在现代人看来根本是站不住脚的,但在当下是天经地义。

    所以这个禁区当下推翻不了,也不能正面去驳,百里燕遂而改变策略说:

    “哪敢问恭兄,勋戚士大夫是乃国之栋梁,天下万民又做何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民者大王之民,天下百姓自应忠于大王。”

    “既如此,万民可为栋梁否。”百里燕再问。

    “这……”恭首谦顿了一顿,说:“栋梁国之柱也,万民凡庶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那好,民既非栋梁之才,敢问恭兄,军无民可成军否,民不税,府库何来钱粮。若无民,又何来在座各位之生生父母,又何来众人在此夸夸其谈纵论国事之清闲。

    而所谓民也,乃天下之脊梁,社稷之国力根本,民若非栋梁,天下又该作何为,还请恭兄赐教。”

    “这……”

    恭首谦口口声声老百姓不是栋梁,实则连他自己也难自圆其说。这时百里燕又道:

    “恭兄,万民凡庶若非栋梁,恭兄生生父母又该作何。若无恭兄生生父母,焉能有恭兄今日地位。所谓万民非栋梁,在下看来实乃国之大谬。

    天下苍生唯民是也,无民则无天下,无天下,何来君王臣子勋戚士大夫一说。朝中之勋戚权贵,往前追述两百年,一千年,当年何尝又不是平头百姓市井小民。天下若无民力,社稷又从何谈起。

    军若无民,国事从何谈起,民若不税,又何谈江山社稷。若无百姓纳税,这议贤馆每日十数石耗费又从何来,焉能容尔等再次虚言空谈。依在下见,相国所推新政,既不能解君之忧,亦无法济民之困。

    而商者无不来自于民,天下也无人天生便是商贾、权贵之命,往上数十代祖宗,谁家不是平头百姓。如今新政皆以重税课商,与杀鸡取卵并无异同……”

    “大胆,狂妄!”

    不等百里燕话音落下,一老者怒声驳斥。循声望去,正是坐于恭首谦身后愚论派明阳子。

    明阳子手拄木杖立身而起,气势哼哼说道:

    “君臣黎民者,如苍天之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各司其政,岂能僭越天道人伦之理,妄议革天改命。老夫劝你,此事不提也罢。再若妄言非议,便是天下人诛心。”

    “明阳公所言极是,恭某受教。”

    恭首谦上前一步,向明阳子躬身一礼,表示他认可明阳子一说。

    论政本是务实之道,明阳子突然跳出来,以星辰日月玄虚之词比喻君臣万民,倒是令百里燕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此前那白衣青年目中闪过一抹亮色,目光顿时落向百里燕,心里寻思着百里燕准备如何应付。

    这时百里燕也向明阳子略施一礼,但是一点不客气:

    “明阳公所言不过公之片面之词。晚生敢问明阳公,天下若非万民之天下,这天又岂是太阳一家之天。若无星月相伴并举,天岂能是天乎。”

    “庶子!”明阳子怒意顿起,抽搐老脸还要挥手拐杖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