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文娱救世主 > 第58章 人生三部曲

文娱救世主 第58章 人生三部曲(3/4)

论立意高远,肯定是不如顾诚魔改之后的版本的。这也是老派艺术家的短板,因为他们不了解新事物,也就很难分析“在新事物的冲击下,旧艺术形态残存的比较优势”这个问题。

    顾诚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度拔高的,目的也是奔着奥斯卡奖去的。

    对于演员的选角,他也没有任何要求,只是委婉地说,如果可以给权宝雅一个角‘色’,那就最好。

    李桉一开始自然是不太愿意这么干的。毕竟权宝雅虽然演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资历实在是太浅了,学历也不够科班。后来虽然上了三年音乐演艺类的大学,系统恶补了一番,但这年头电影类名校的优秀学生还少么?而这种要冲击奥斯卡奖的电影,又怎么是小角‘色’可以撑起来的。

    然而后来经过一番细细揣摩,李桉也不得不承认,《艺术家》这部片子的设计,还真‘挺’适合给权宝雅一个角‘色’的。

    首先,这是一部默片,而眼下已经快2010年代了,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演过默片的专业演员,至少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人,早就老死了。

    所以,这个地球上,没有人对演默片是专业的,所有名演员都得从老片子上反复看反复学,并且啃前人的著作。换句话说,所有人在这方面都被拉回了同一个起跑线,而此时一张白纸形态的‘女’演员,显然是有一些优势的。

    其次,默片因为没有台词,所以需要演员的表情尽量浮夸一些,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传达艺术效果如果没看过默片,没什么概念的,大概可以回忆一下米国老动画片《猫和老鼠》,那玩意儿上,汤姆和杰瑞的戏几乎都是没台词的,只有配乐,可以视作默片(大狗副警长的戏不算,那个是有台词的)

    而国人乃至米国、扶桑的艺术家,对东夷演员平素最大的抨击,就是“表情浮夸、表演做作”这个其实跟东夷语本身同音异议词太多、语言表意浓度不足有关系,所以东夷人平时说话不得不和含了一口热水、随时会被烫死那样语气浮夸。以至于到了演电影的时候,那几十年来积累的坏习惯也改不掉。

    但是,一旦到了默片模式,表情和肢体语言浮夸、做作,就从一个劣势变成优势了夷语的表意浓度却是渣渣,但总比默片的没有语言要好。

    最后,片中的‘女’主角佩姬,一开始在落魄状态下,只是一个舞姬,因为跳舞跳的好才偶然被乔治发掘,演了个‘女’配角起家。而权宝雅的舞技早已是亚洲天后的级别,这方面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本来毫无机会的权宝雅,却因为谁都没拍过默片、大家都是一张白纸;默片需要东夷式的浮夸表情、肢体语言;乃至‘女’主角必须能歌善舞……这么三个因素一加成,看上去倒是颇为合用。

    李桉最终选择了接受顾诚的推荐。

    纯粹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考量,而不是因为投资人的压迫。

    这部片子最终在09年年初开拍,当年就拍完了。因为是黑白胶片拍摄的默片,也不存在什么繁冗的后期制作,稍微剪辑一番就能上映,连复杂的配音工作都不需要,就一条背景音乐的音轨从头通到尾。

    权宝雅的造型被进行了修饰,通过化妆使之看上去像是一个明治时代就移民了米国的扶桑n代‘混’血儿,以便契合1930年代的米国社会那个年代连排华都还没过去呢,在米国的华夏人和东夷人毫无地位可言,也就融入代数多一些的扶桑移民‘混’血后裔,才有可能‘混’进好莱坞白人圈子。

    顾诚因为不想演外族人,最终没有参演,只以编剧身份跟完了这部片子。大部分工作都是李桉处理的,他并没有‘花’太多‘精’力。

    拍完之后,他关照调整了一下上映期,确保拿去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首映展出,以满足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精’神洁癖要求。而后再拿去2010年2月的奥斯卡参赛。

    ……

    拍完《艺术家》之后,攒够了电影经验的顾诚,总算准备来‘花’点儿业余时间,‘弄’一部他人生唯一的“自编自导自演”电影。

    他选中的剧本,是从好莱坞买来的《在云端》。这部片子的剧本成文很早,如果不是被顾诚买下,09年就已经该被派拉‘蒙’公司给拍了。如今因为顾诚的截胡,才拖延了下来。

    这是一部讲述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和人力资源工作影响的电影在米国,原本有很多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类似于国内的猎头公司,专‘门’负责帮大企业提供招人和炒人的外包业务跟国内猎头的唯一区别,只在于米国的人力资源公司不光要招人,还要帮炒人。

    因为米国有强大的劳工权益保护法案,还有强大的工会,所以在米国企业开除人很难。而国内因为资本方强势得多,炒人方便得多,所以猎头公司就没这块业务了。

    在平行时空的历史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